搜尋此網誌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阿修羅王 多目多臂的故事


在《觀佛三味海經》中記述:

在宇宙劫初之時,火起一劫,雨起一劫,風起一劫,地起一劫。
地劫成時,有一位名叫光音的天神,飛行到人間,在大海中洗浴。由於在水中洗浴的緣故,四大精氣便入身中,身上觸水感到十分快樂,因此情不自禁地將精子流到水中。八面之風,吹來吹去,將這精子吹入淤泥之中,自然生成一卵子。

經過八千餘歲,這卵子破裂,生出一個女子(即阿修羅的母親)。其身形青黑猶如淤泥一般,有九百九十九個頭,頭上有千眼;九百九十九口,一口四牙,牙上出火,猶如霹靂一樣;二十四隻手,手中拿著一切武器。
其身體巨大,如像須彌山一樣。一次,她到大海中,拍水自樂,有股山風吹到大海上,水精便入她的身體中,由此便懷身孕。
經過八千歲之後,生下一個男兒,身形巨大,是他母親的四倍。生有九個頭,一千隻眼睛,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隻手,八隻腳踩在海中,海上發出巨大的聲音。名字叫作
毗摩質多(花環)阿修羅。此類鬼神只吃淤泥和蓮花藕根。

在《長阿含經》中也有同樣的記述:

阿修羅王的母親,在大海之中浮游洗浴,水精進入身中,生下一個肉卵,經過八千歲後,肉卵破裂生出毗摩質多(花環),身有九頭,頭上有千眼,口常出水,手有千隻,缺一隻,而腳只有八隻。
~~~~~~~~~~~~~~~~~~~~~~~~~~~

敦煌石窟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多是三頭六臂,或是一頭三眼六臂,第249窟中的阿修羅王是一頭四目、兩足四臂。
九頭、千手、八足的阿修羅王是無法畫出來。畫出來也沒有美感,不知是什麼怪物。古代的畫師只能借鑒以少代多、對稱完美的傳統方法,給人們創出一個高大、對稱、完善的阿修羅王的形象。



阿修羅王 手障日月的故事

在《正法念處經》中,記述了阿修羅王兩次手障日月,

造成日蝕月蝕的故事。

第一次是這樣記述的:


天帝的怨敵住在大海的底下,名叫阿修羅。阿修羅有兩種,

一種是屬於鬼蜮道統管,一種屬於畜生道統管。

鬼蜮道統率的阿修羅,妖魔的身形,餓鬼的惡性。

有天神一樣的神通威力。畜生道統管的阿修羅住在大海底層,

須彌山側。阿修羅民眾生活在大海底層八萬四千由旬的地方,

它們的生活居地,分為四處。

第一處地處海底二萬一千由旬。這是羅睺阿修羅王所統管的

居地。這位羅睺阿修羅王在欲界之中,身形變化,可大可小,

隨心所欲。但它身形威力的大小,常常由人們行善和不行善

來決定。

一時,這位羅睺阿修羅王心中想起:


“我應當觀看怨敵帝釋天主的游戲極樂之園,看看他是怎樣

同天宮玉女歡娛,恣意享受的。”

阿修羅王這種念頭一產生,立即美飾莊嚴自己的身體,


把特大的青玉珠、波頭摩珠、光明威德珠,還有金玉五色

赤珠,戴在胸項,又將青、赤、黃、黑等艷麗雜色的衣服

穿在身上,做為甲胄,全身珠光寶氣,光芒交映。

此時,阿修羅王身形變得巨大,如同須彌山一樣高,遍身

珠寶,光芒萬丈,大青珠放出青色光芒,其他黃、紅、黑寶珠

亦放出各自的光芒。

阿修羅王看到自身光彩耀目,便產生高傲自大之心,

自我吹噓:“天上地下,沒有一人能與我相比。

我要讓天宮玉女和所有阿修羅美女敬愛我身。”

阿修羅王說完後,便從王城走出。他的王城,名叫光明城,


縱廣八千由旬,城中有數不盡的花木寶林,清泉浴池,

各種蓮花。阿修羅王采摘鮮花,做成花環,戴在頭上,

身上塗抹名香,散出芳香之氣。阿修羅王從王城升起,

要到天界去觀看帝釋天主的娛樂之園。

此時,如果世間之人,不行正法,不孝養父母,不尊敬僧人


和婆羅門長者、不依法行,不奉三寶,不觀善法,天界的

諸位天王和天神、天子的勢力就會全部減少。

四大天王輾轉相告:

“全都躲避逃逝,恐怕獅子兒羅睺阿修羅王犯上天宮,

來殺我們。”

如果世間之人,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敬事師長,供養僧人,


尊老愛幼,一切天王、天神、天人的勢力就增大。

此時,四大天王用各種寶衣莊嚴其身,塗抹各種名香,

來到天空。天上就會如雨落下各種寶刀利劍。

一切天眾,心生喜悅,來到須彌山側,發出大呼,猶如雷鳴。

阿修羅王只聽天空聲震如雷,卻不見天王天人。


想進入天界,觀看天王的林園。但日輪天子的千萬道光芒

照在阿修羅王身上所戴的寶珠上,珠光閃耀,眩目難睜,

使阿修羅王無法看見諸位天王的極樂之園。

此時,阿修羅王十分惱怒地說:“日輪天子用日光耀我目,

不讓我觀看天宮玉女。我就用手掌擋住日輪天子的光芒,

要看一看天宮玉女的可愛美貌。”

阿修羅王說完之後,立即舉起一手,擋住了日輪天子發出的光芒,立在大海之中,海水只淹到了阿修羅王的腰間。身上的寶珠發出了青、黃、赤、黑四種光芒。

阿修羅王以手障日,人世間那些奉行外道邪見的論師就發出


了各種邪見異說:阿修羅王蝕日,天中才會出現赤色黑色。

並以此凶吉,推算人的壽命。那些不識宿業果報的相師,

也發出種種預言:有的說,日蝕之年,人間豐收;有的說,

日蝕之年,人間遭災;有的說,日蝕之年,必有凶禍,

王者崩駕;有的說,日蝕之年,必有吉慶,當出聖人。

當阿修羅王以手障日後,看到了諸天王的園林宮殿,清泉浴池,游樂之處。帝釋天主見到了事已如此,就下令各天王天子,莊嚴宮殿,命令各天王天子用各種珍寶、天衣裝飾其身,要與阿修羅王爭斗相戰,決一勝敗。

羅睺阿修羅王看到天王天眾如此神威,氣勢迫人,自知不如,急忙歸還自己的宮城。

月蝕又是怎麼回事呢?


《正法念處經》上說:阿修羅王的一些眷屬官員經常游行在

大海上,常常看見月輪天女游玩在優陀延山頂,飄行在人世

間,居住在毗琉璃光明之中,端莊美麗,勝於天宮玉女百倍。

這些官屬便到阿修羅王宮,對阿修羅王說:

“大王,我們看到滿月天女,端莊美貌,強於天宮玉女百倍。”

阿修羅王聽完此話,便生愛慕之心,想即刻看一看這位月輪


天女。阿修羅王便用無數寶珠、寶衣莊嚴其身,以手障日月,

像觀看天女一樣,觀看月輪天女。阿修羅以手障月後,月光

被遮,天空變暗。

如上所說,人世間的邪見咒術師,即刻念出咒語:一切國土、村落、城邑,眾惡速滅;一切人世間眾生,眾惡速滅;一切婆羅門中,眾惡速滅。

如果月光變成黃色黑色,世間的相師又作出如下預言猜測:

有的人說,月蝕之年,人間豐收;有的說,月蝕之年,人間遭災;有的說,月蝕之年,必有凶禍,王者崩駕;有的說,月蝕之年,必有吉慶,當出聖人。有的說,月蝕之年,必有兵刃,起於國境;有的說,月蝕之年,必無兵勇,天下太平。這只是人世間的說法。而在瞿陀尼、弗婆提、郁單越三大洲隨著方位,發生月蝕,但無各種邪見異說。

由於這個緣故,月亮被掩蔽,名叫月蝕。又由於阿修羅王前後兩次掩蔽日月,發生日月之蝕,天降大聲。


~~~~~~~~~~~~~~~~~~~~~~~~~~

第二次是這樣記述的:


阿修羅王住在大海之下,一次他的官屬對阿修羅王說:

“大王,帝釋天主住在須彌山頂善見城內,坐在善法天宮,諸位天神天人功德無量,五欲具足,眷屬天女圍繞,極盡享樂,歡娛無比。帝釋天主是天界之主。大王現在也是我們所尊之主。大王威力巨大,神通亦能戰勝帝釋天主,可率領我們攻打帝釋天主,奪取他的善見城。”

阿修羅王被官屬們挑唆,立刻惱怒,奮威縱怒,率領阿修羅官屬、文武大臣、將相、士兵,從海底光明城出發,吼聲巨大,猶如雷鳴。

此時,人世間各國的相師聽到天界的雷鳴之聲後,說:“天獸下凡,才有此征兆。”他們作出各種各樣的預言猜測:有的說,此年豐樂,人民安居;有的說,此年災荒,五谷必貴;有的說,此年必凶,王者崩亡;有的說,此年吉慶,靈應嘉祥;有的說,此年必禍,兵起境內。有的說,此年太平,無有大變;有的說,天降神威,必有感應,清潔設齋,拜神求福;種種預測,不可盡言。

阿修羅王率領官屬將士出城,忽而想到:我身上的日月寶珠應當留在城內,為我的子孫民眾照明。如果沒有寶珠,城內就會無光明。天界也是這樣,有日月天子,才會有光明。如果沒有日月天子,天界也會黑暗,就如冥間。我寧可掩蔽日月,令天界黑暗,也不能使我的城中沒有光明。

阿修羅王這樣一想,從光明城縱身而起,即用一手障日,一手障月,使日輪天子和月輪天女的光明不照人間。

此時,世界的愚人、各國的相師看到月日相蝕,便做出各種凶吉災祥的預言猜測。如上所言。

阿修羅王障蔽日月光明後,又用一手按在須彌山頂,要和帝釋天主戰斗,決一勝敗。但阿修羅王畢竟是畜生道的劣神,缺少智慧勇氣,見到帝釋天主、天王天人莊嚴神威、氣勢不凡、威德光明,心中立即疑慮後悔,沒有再戰之力,帶領自己的官屬將士,歸還海底,回到光明城裡。

這是阿修羅王第二次障蔽日月,使日月相蝕,天聲震吼。
~~~~~~~~~~~~~~~~~~~~~~~~~~~


第249窟 阿修羅王圖,和其他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的形象,最大的特點是立於大海,雙手上舉,一手托日,一手托月。這一形象就是上述故事的具體表現。

4.阿修羅王與天爭斗的故事

阿修羅王是佛國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又是一位好戰的惡神,佛經裡記述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主爭斗的故事很多,現摘錄三個情節豐富生動又與第249窟《阿修羅王圖》有關的故事譯寫如下:

在《長阿含經》中記述:有一位大阿修羅王,名叫羅睺。住在須彌山之北,大海之底。海水浮懸在他宮殿之上,四面的風護持著宮門。他的王城縱廣八萬由旬,內外七重城廓,高達三千由旬。金城銀門,園林清泉,眾鳥合鳴。他的身形高出須彌山一萬由旬,高達二萬八千由旬。每月十五日,到大海中化現巨大的身體,海水只淹到他的臍下,頭卻高出須彌山頂,手障日月。日月天子見其丑形,驚恐害怕,不敢出來,所以天地失去光明。

在阿修羅王游樂觀賞大海和須彌山時,有一股自然之風,吹開了天宮之門,此風吹地地淨,吹花花開。阿修羅王的五位大臣,第一名叫捉持,第二名叫雄力,第三名叫武藝,第四名叫頭首,第五名叫摧伏,護衛在阿修羅王的前後左右。阿修羅王看到天宮之後,心中忽而想:我有這樣大的威德神通,力大無窮,又有這麼多的文臣武將,為何處於忉利天宮之下,日月諸天神在我的頭上來往行走?我一定要搗毀天宮,取日月作我的耳珰。

大阿修羅王越想越憤怒,決心與天戰斗。便命令捨摩黎和毗摩質多兩位阿修羅王,以及諸大臣武將,各備兵馬武器,前往天界,與天開戰。

當時阿修羅王的部屬難陀和跋難陀大龍王首先出發,用龍身纏繞須彌山七周。須彌山立刻山動雲布。兩位龍王又用龍尾拍擊大海,掀起重重巨浪,洶湧的巨浪蓋過須彌山頂。

忉利天主見此情景,便對天神天人說:“阿修羅王又要與天開戰了。海中的諸位龍王,伽樓羅(金翅鳥王)神、持花常樂二鬼神,你們各持武器,率領天人先同阿修羅王交戰。若是不能取勝,就奔向四天王宮,不得讓他反上天宮。”忉利天主先報告給了帝釋天主。帝釋天主又通報天宮諸王,閻羅王,他化天王,無數天王天神,天兵天將和各海的龍王都到帝釋天宮集中。帝釋天主命令說:“我軍要能取勝,一定要活捉阿修羅王。把他五花大綁帶到善法堂,讓我看看他。”

大阿修羅王也對他的文臣武將下令說:“我軍如果能取勝,一定要活捉帝釋天主。把他五花大綁帶到七葉堂,讓我看看他。”

兩軍大戰,兵刀相接,互相厮殺,但無傷亡,只是被擊中者,感到疼痛苦惱。此時,帝釋天主現身變化,身形巨大,頭有千眼,手執金剛杵,頭出焰火,向阿修羅王奔來。阿修羅王的官兵見到後,恐懼驚慌,不敢再戰,紛紛逃奔。帝釋天主率軍乘勝追擊,阿修羅大敗。天兵天將活捉了阿修羅王,押解到了善法堂。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佛陀舍利在中國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槃,弟子們在火化後的灰中得到了:
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
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中國今有幾處:
張家界  天門山景區 內的  天門山寺的釋迦佛舍利。(2012
天門山寺方丈懷梵大和尚擔任團長,湖南省佛教界人士組成的佛教文化交流團暨釋迦牟尼佛舍利迎請團自尼泊爾返回,迎請回一枚釋迦牟尼佛舍利,同時帶回的還有釋迦牟尼兩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佛的各兩枚舍利。這幾枚佛舍利均為尼泊爾藍毗尼園中華寺贈予。

杭州雷峰塔 地宮 釋迦佛螺髻髮舍利。(2001)
1924925日下午140分,素有"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轟然倒塌。近二十年來,浙江省及杭州市的歷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提出議案,要求恢復"雷峰夕照"的景觀。為配合雷峰塔的重建工作,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2001311日上午,浙江省文物研究所主持了對雷峰塔地宮的考古發掘,並且對全過程進行了現場直播。
經歷了18個小時的緊張發掘,共出土了珍貴文物七十餘件。在重達100公斤的鐵函內,夢寐以求的人們終於見到裝有佛螺髻發舍利的金塗塔。據《咸淳臨安志》卷八十二等文獻記載,雷峰塔的形制、結構與杭州六和塔、蘇州雲岩寺塔基本相同,是吳越國王錢弘為供奉"佛螺髻發"(螺髻,系如來三十二相之一,言佛頂髻毛髮向右旋轉,其形如螺)而建。結合遺址中出土的石經殘碑以及銘文磚上的干支紀年可以初步確定雷峰塔的建造年代應在公元972年~公元976年之間。這也表明地宮中出土的佛螺髻發舍利已歷千年,而未曾有過移動和毀損。釋迦發舍利的出土,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是繼法門寺、寶相寺地宮之後,對釋迦佛舍利的重大考古發現。

陝西法門寺 地宮釋迦佛 指骨舍利。(1987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內,存有一枚釋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
在歷史上,曾經先後有四位皇帝發動過毀佛、滅佛的事件,分別是韓愈諫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和韓愈諫迎佛骨之後的唐武帝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佛家稱"三武一宗"法難。因此中國的佛舍利在當時也大部分遭到毀壞。為了避免佛指骨真身舍利遭到損毀,僧人另外仿制了三枚佛骨,也就是所謂的"影骨"
1987年,法門寺從傾倒的佛塔底下,發現塔基地宮,並找到四枚佛指骨舍利。這四枚佛指舍利,除第三個發現的靈骨微黃,質地似骨以外,其餘三枚質地均為白玉,也就是彷彿祖真身靈骨而造的"隱骨"。趙樸初認定為"影骨":影骨即靈骨之影應、應現,以證示靈骨之不滅,影骨與靈骨是不一不異的關係;影骨也被視為聖骨,供養規格與佛的真身舍利相同,"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真身舍利為釋迦牟尼佛的一節中指骨。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文獻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稱謂。佛指舍利的形制,唐釋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記載:"其舍利,開頭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空方正,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大唐咸通啓送岐陽真身文志》載:"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隱痕。色白如雨稍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形狀與道宣《感通錄》和《志文碑》所記吻合。198743日,勘察現場休息時間,突然有人驚呼。浮土之下,考古人員無意間發現了一塊白玉石板。清掉石板上覆蓋的浮土,一尊雄獅浮雕顯露出來。 當考古隊員推開白玉石板旁的碎石板時,一個洞口出現在人們眼前。那個狹小的洞口裡一片幽暗。傳說中神秘的佛骨舍利會不會被埋藏在洞里? 種種跡象表明,人們要先找到地宮入口。果然,隊員們在前方大殿後發現了一個漫步踏道,它應該是通往地宮的出入口。 198749日,考古隊員小心翼翼推開地宮第一道門,一股霉氣撲面而來。門內是一段幽暗隧道,牆壁為黑色大理石拼貼。因為年代久遠,石壁呈現出一種特有的斑駁。在石壁東側,考古隊員突然有新發現,石壁上刻有文字。字由白色顏料書寫,縱向排成幾列。這些字是誰寫上去的,是什麼意思? 石壁上的文字一時無法索解,只能留待日後仔細研究。就在隊員失望時,在隧道盡頭,兩塊石碑進入他們的視線,石碑為黑色大理石材質,碑文在手電光下依然清晰可辨。這兩塊石碑又會透露什麼秘密?但是更意料不到的情況突然發生了,沒有任何徵兆,隧道頂上突然有碎土掉下。考古隊員不得不先撤離地宮。 在白玉靈帳中,人們發現了一枚玉制仿制的舍利。 地宮實地考古探察工作不得不暫時終止。經研究後決定,接下來的考古勘探將嚴格控制進入地宮的人數,並且加快進度。隨後被搬出地宮的兩塊石碑,共計刻有約900字。專家發現一個是記事碑,一個是物賬碑。從文字內容分析,石碑是唐代最後一次迎送佛骨時留下的。 而這浩大活動的主角———神聖的佛祖真身舍利,會不會出現在地宮里呢?在兩塊石碑被移開後,又一道門赫然出現在人們眼前。石門左右兩邊的門扇上,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薩像。進門後,地面上是一堆又一堆碼疊整齊的絲織品。儘管歷經漫長歲月,但這些絲織品依然精美光鮮。 在前室盡頭,一座漢白玉石塔靜靜佇立在一角。這座後來被稱為阿育王塔的漢白玉石塔,大約有80釐米高,四面有精美的彩繪浮雕,塔蓋、塔剎、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千年的謎底,神秘的佛骨舍利,會不會就在眼前的塔里?沒想到,阿育王塔後面發現了另外一道石門,門後必然還有密室。這道門的門扇上雕刻著天王力士彩繪浮雕。採用如此造型,是否暗示了門後的世界將非同尋常?第三道門打開後,呈現的是法門寺地宮的中室。中室是一個方形空間,中央放了一個白玉靈帳,這是一個國寶級文物,上面的雕刻是非常精細。這個靈帳里會不會藏有人們迫切期待的謎底? 幾天後的集中清理中,人們果然在靈帳中發現了一枚舍利,但那是一枚玉制仿製品。因為有發現阿育王塔的經驗,在漢白玉靈帳後面,果然又是一道石門,這道門上沒有鎖。門內是地宮的後室,後室的情景令人震驚,裡面竟然擺滿文物。 地宮密龕里,發現世上僅存的指骨舍利。佛指舍利用五重寶函包裝。第一重寶函為鐵質,出土時已鏽跡斑斑,呈深褐色。鐵函之外,還曾包裹著一層絲綢織物,因年代久遠而朽壞殆盡,僅可從殘片中識別出它原來的材質和紋樣。第二重寶函緊套在第一重寶函之內的是一個精美的銀質鎏金函,函身雕鑿有四十五尊佛造像。第三重寶函是一銀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寶函是一副水晶槨,槨頂嵌有黃、藍寶石各一顆,在槨蓋上雕著觀音菩薩坐像。第五重寶函是一個壺門座玉棺,棺蓋雕刻普賢菩薩像,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內供養的舍利是釋迦牟尼佛真身靈骨,為左手中指,指節顏色微黃,有裂紋和斑點。據發掘者稱,剛剛出土時,玉棺內有液體,靈骨因在液體中浸泡千年而骨質鬆軟,且有白色小霉點附在靈骨之上。
這枚釋迦牟尼佛中指骨舍利是唯一髮現的佛指舍利,是佛家信仰的聖物之一。趙樸初賦長歌以贊,影響之盛實乃有國之最。


北京房山雲居寺雷音洞內釋迦佛舍利。(1981
佛祖肉身舍利曾經在雲居寺埋藏了1300年之久,是國家級文物,為世界僅存的2粒佛祖肉身舍利。19811127日,舍利於雲居寺石經山雷音洞出土後,一直被珍藏在國家金庫內,首都博物館新館建成後移至該館地下保存。時隔30年後,釋迦牟尼肉身舍利終於要回故地永久安放。

另:雲居寺的佛祖舍利於19811127日出土,在石經山雷音洞的拜石下,發現長、寬、深各二尺左右的石穴和一套漢白玉雕成的石函。大石函內是一個青石函,青石函函蓋有靜琬題刻,青色函內是第三層精細的漢白玉函。其內是第四套小銀函,最後是第五套極小的玉函,精美的原料,精細的雕刻,在小玉函內發現了釋迦牟尼佛舍利兩顆,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兩顆佛舍利與陝西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八大處二處的佛骨舍利並稱為「海內三寶」。


鎮江甘露寺鐵塔釋迦佛舍利。(1960
鎮江甘露寺鐵塔,始建於宋代,九級八面,造型精美。原塔在明代因海嘯傾塌,僅遺存有最下三層。1960年鎮江文管會在修復鐵塔時,在塔基三尺半處發現地宮。地宮內放置有一長方形大石函,作東西向,十面題有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四月八日"潤州甘露寺重瘞舍利塔記"石刻一方。同時發現的還有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李德裕重瘞長乾寺阿育舍利記",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重瘞上元縣禪眾寺舍利記"石刻二方。從而可以認定甘露寺塔地宮中所出土的舍利,即是《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中所列"東晉金陵長乾塔"內的釋迦佛舍利。這一重大發現,對江南地區佛教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次出土的佛舍利,其數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據鎮江市博物館報告,總數共有772粒。唐代瘞下的計有二處:長乾寺舍利小金棺內 11粒,禪眾寺舍利金棺內156粒。宋代瘞下的計有三處:銀函內56粒,銀元盒內 177粒,木函內372粒,均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顆粒,小如芥子。
蘇州虎丘塔內發現迦葉佛舍利。(1957
  蘇州虎丘塔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建成全塔高約50米平面八角形高七層是一座樓閣式磚木混合結構塔見圖8因在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發生大火塔剎與各層腰檐全部焚毀並造成地基下沈呈歪斜狀態。
1957年,蘇州文管會在整修虎丘塔第三層時,發現裝有一枚迦葉佛舍利的石函及鐵函,在外部包裹的絲織品上,有用墨筆題寫的兩行字:「×××恩朗捨此袱衛枚,裹迦葉如來真身舍利寶塔」。同時,在石函四周還發現有銅佛四尊、檀香木雕佛像三尊、銅鏡三面、越窯青瓷蓮花碗一隻。經專家鑒定,這些文物均是五代末期北宋初年的東西。

迦葉佛過去七佛之一又為現在賢劫千佛中的第三佛據長阿含經卷一記迦葉佛出世於賢劫中其人壽二萬歲於尼拘律樹下成佛弟子兩萬人古佛舍利的發現意義十分重大


北京靈光寺佛牙舍利。(1900

佛牙舍利塔座落在北京西山著名勝地八大處的第二處,即靈光寺內。供奉著一顆釋迦牟尼佛牙。這顆佛牙在我國已經流傳了一千六百年。
根據佛教史籍記載,佛陀入滅後,有兩顆佛牙留在人間,一顆傳到斯里蘭卡,一顆傳到當時的烏萇國(今巴基斯坦境內),後由烏萇國傳到於闐(今中國新疆和闐縣)。五世紀中,南朝高僧法獻(424-498)西遊於闐,從而把它帶回南齊首都,即現在的南京。隋代統一,佛牙被送到長安。五代時期,中原兵亂,佛牙展轉傳到當時北方遼代的燕京,即現在的北京。《遼史‧道宗本記》載有咸雍七年(1071)八月將佛牙舍利安置「招仙塔」的記錄。這就是佛牙來到北京的來源。
招仙塔的所在地靈光寺,創建於第八世紀。塔建在寺內東南隅,是一座八角十級的磚塔。因塔磚刻有佛像或佛塔的花紋,所以一般稱為「畫像千佛塔」。幾百年來,靈光寺一直是北京的一個遊覽勝地。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大肆焚掠,使北京遭受了巨大破壞。遠在郊外的靈光寺和招仙塔也被侵略者的炮火轟為一片瓦礫。事後,僧人收拾殘破,在塔基中發現了一個珍藏佛牙舍利的石函,函內有一沈香木盒,上有「釋迦牟尼佛靈牙舍利,天會七年(963)四月二十三日記,善慧書」的題記。
塔頂的石雕露盤,幸還完整,上刻建塔年月,與《遼史》記載完全符合;造塔人是大遼國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國太夫人鄭氏。按此「燕國太夫人」,即當時遼國宰相耶律仁先的母親。至於木盒上題名的「善慧」,則是五代時北漢僧人,明河《補續高僧傳》中有傳。按北漢是五代後期山西北部反宋親遼的一個軍閥割據的政權,後來為宋朝所滅。這顆佛牙從1071年入塔到1900年出現,在招仙塔中供奉了八百三十年。
佛牙舍利塔高五十一米,八角十三層密簷,承以二十二米見方,高出地面二點七米的寬大拜台,在結構上採用現代建築的施工技術;在造型上保存了中國古典佛塔的傳統,並加以融化和發展。塔身外型用的是唐宋時期北方流行的單層密簷形式,塔身內部分作七層殿堂。室外繞以石梯,上達佛牙舍利堂。堂中設置金剛座和彩繪屏風,以七寶金塔供奉著佛牙舍利。堂內牆壁用大理石嵌成,堂頂裝朱地貼金蟠龍藻進,顯出莊嚴肅穆,恬靜和平的氣氛。以上六層,分別供養著漢、藏、蒙、傣各族佛教的經象和法物。

另: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西山靈光寺內的遼代「招仙塔」及全寺建築物均被炮火所毀。寺僧在清除瓦礫時,在塔基下地宮獲得了一隻石函,函內貯有佛牙舍利一顆。
北京八大處靈光寺山門殿面朝東南,山門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純銅貼金銅造像,為泰國僧王贈送。北京八大處靈光寺原有五進廟堂,現僅存"大悲院""魚池院""塔院"三處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觀音殿,北有拜佛堂,東西各有陪房十四間。
北京八大處靈光寺院西南有一金魚池,建於清咸豐年間,原為寺內放生池。池中有子午蓮,錦鱗游弋,魚盈尺許者眾多。池畔有遼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畫像千佛塔",此塔毀於"八國聯軍"炮火。後寺內僧人在清理舊塔基時發現了供有佛祖釋迦牟尼靈牙舍利的石函。

北行過一迴廊為原臥游軒、居士院及方丈院。北京八大處靈光寺現方丈院中有1958年所建佛牙舍利塔,塔中舍利閣內以純金七寶塔供奉佛祖靈牙一顆。2000年中國佛協新建了玉佛殿和已故佛協會長趙樸初手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影壁。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僅存兩顆,使北京八大處靈光寺成為全世界佛教僧眾頂禮膜拜的地方。


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282

創建於西晉太康三年(282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阿育王寺聞名中外,不僅因為山明水秀,殿宇巍峨,更由於它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舍利寶塔。現存主體建築為清代。佔地面積12.41萬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由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 
法堂(樓上藏經樓)。東、西兩側為廂房及附屬建築。天王殿七間,通面寬30.36米,通進深18.20米。三大殿均為重檐歇山頂,抬梁式結構,舍利殿屋頂蓋金黃琉璃瓦,內有舍利塔。寺內有二塔,一塔建於山上,俗稱上塔,一塔建於山下,俗稱下塔,上塔已殘。下塔建於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磚木結構,仿樓閣式,六面七層,高約36米。寺內另存有唐、宋碑刻,唐石雕造像等,並設有宗教文物陳列室。1980年重修。
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晉會稽鄮縣塔,浙江鄞縣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寶塔。關於塔的建造過程,有許多奇異的傳說。
大覺禪師回阿育王寺後,於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建造了良奎閣,用以供藏仁宗的御書偈頌和英宗的手詔。宋哲宗元祐元年,蘇軾撰《宸奎閣碑銘》一文,詳述建閣經過。現宸奎閣已毀,《宸奎閣碑銘》尚存舍利殿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賜名「阿育王禪寺」,稱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五山。明清之際,佛殿數度傾圯。現存寺廟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住持法鐘重修。
阿育王寺內較完整地保存著歷代碑碣、石刻以及經藏古籍等文物。有唐範的書「常住田碑」、宋張九成撰書的「妙喜泉銘」和元、明、清歷代碑額、有唐雕四天王右像、唐貫休畫十六尊者石刻、有宋高宗御書「佛頂光明之塔」、宋孝宗御書「妙勝之殿」、清乾隆御筆「覺行俱圓」等許多匾額和十大櫥「欽賜龍藏」經卷7247卷等珍品。阿育王寺佔地6萬多平方米;房屋600多間。建築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1987年有僧侶70多名。進入山門後,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藏經樓;東側有鐘樓、念佛堂、客堂、先覺堂、大悲閣;西側為大壇、祖師殿、傅宗堂、碑閣、方丈室(承恩堂)等建築。


ps:西晉太康三年(282),高僧慧達求得舍利寶塔於鄮山腳下,遂於其地結廬守護,為阿育王寺之創始。南朝元嘉二年(425)、元嘉十二年(435)二次增創殿宇,寺之規模由此奠定。梁普通三年(522)賜阿育王寺額,寺之名稱是時確立。



佛舍利在中國
北京 西山佛牙舍利
北京 妙應寺佛舍利
北海 永安寺佛舍利
北京 雲居寺佛舍利
杭州 雷峰塔 佛螺髻髮舍利
五台 山大白塔 佛舍利
西安 大雁塔 佛舍利
定州 諸寺 佛舍利
終南 山仙遊寺 佛舍利
涇川 大雲寺 佛舍利
香港 天壇大佛 佛舍利
上海 玉佛寺 佛舍利
成都 寶光寺 佛舍利
山西 應縣 釋迦塔佛舍利
臨潼 慶山寺 佛舍利
鎮江 甘露寺鐵塔 佛舍利
廣州 華林寺佛舍利
保定 觀音寺佛舍利
揚州 大明寺佛舍利
廣州 六榕寺佛舍利
三亞 南山寺佛舍利
當陽 玉泉寺鐵塔佛舍利
湖州 飛英塔佛舍利
衡山 南台寺佛舍利
汶上 寶相寺佛舍利
汶上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北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至唐宋时期成为北方佛教圣地,境内寺院林立,尤以宝相寺规模最大。寺内高僧云集,暮鼓晨钟,香音缭绕,迄于明清千余年而不衰。近代,由于战争频繁,千年古刹——宝相寺毁于战火。
我国最早出现的佛塔是汉代的木塔,北魏中期砖塔逐渐代替木塔。宋代,建塔技术发展到了新水平,出现了六角形和八角形塔,其中以八角形最普遍。
宝相寺塔又名太子灵踪塔,为十三层八角楼阁式砖塔。此塔建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座佛塔因塔顶用金黄色的琉璃瓦覆盖,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宝相寺塔是宝相寺的唯一遗存,也是汶上建城千百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建筑。
ps:汶上寶相寺建於晚唐太和年間,寺內現存「供奉殿」、「大雄寶殿」以及寺內獨特建築「太子靈蹤塔」。此塔建於北宋,塔高45.5公尺,由青磚疊成八角十三層的樓閣,塔底有一地宮,發現佛舍利,塔內有一螺旋式臺階通至塔頂,平日不開放。

 寶相寺出土佛教文物141件,稀世珍寶有:九百多顆佛舍利、釋迦牟尼佛的牙齒-佛舍利、宋代皇家精品之作“金棺銀槨”,另外還有引路銀菩薩、跪捧真身菩薩、東魏彌勒造像殘石、水晶舍利瓶、玻璃舍利瓶、水晶摩尼珠,以及一座儲藏佛舍利函器的石匣。其中,水晶舍利瓶為古代外國進貢舶來品,由天然水晶雕琢而成,是皇家供養佛舍利的珍寶,而“雙膝跪姿捧真身菩薩”則是專門用來供奉佛牙的特別造像。


寧波 阿育王寺佛舍利
洛陽 白馬寺佛舍利
扶風 法門寺佛指舍利
江西 廬山東林寺 上方塔 佛舍利
遼陽 廣佑寺 佛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