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世法?佛法?
許多人不懂,什麼叫做「沒有世間法就沒有佛
法」?
世間是眾生起心動念,迷惑顛倒-貪瞋癡而感
得的。
而佛法就如同藥。沒病哪需要藥來醫?
布施專治慳吝、慈悲治瞋恨、⋯學佛念佛修行
治眾生的輪迴病⋯。
不是凡夫心中認為的,要先愛恨情仇才能體驗
人生再來覺悟,那都是錯解佛法!
標準的凡夫眼、凡夫情見。
又偏偏這些不懂的聲音大,壞佛門正見,
希望大家能有正確的理解!
做佛門真正的護法
愚痴的人是無法分辨 什麼是揀別?什麼是說別人壞話?
身為佛弟子(他們自認的,佛可沒承認,因為他們不符合三皈依的條件)
無論在家出家都一樣,愚痴的人不會因為換了一件衣服就變得有智慧。
這就是真相。真話聽得刺心,但 就是要接受下去,
不願接受,自己就會變成那愚痴的一份子!
將正確的法講出來,卻引來隱身佛門的邪見小人謾罵,
這一定是世尊早就預知的事,所以涅槃前交代要 依四依法學佛修行。
如同社會上的紊亂,也是因為好人、正知見的人不出聲,
總隱身在謾罵邪見的聲音後,搞得積非成是。
多數人沒有護法的勇氣,怕邪見人大聲、勢強,覺得佛教被破壞無妨,
各人因緣嘛!
卻不知自己在邪知見的洗腦下,毒氣入心,
終將 入魔邪見 而不自知。
最好的口業是講說正法,就是要大聲的說,讓邪見曝光,
不是總講些 皆大歡喜、 無關痛癢,
與 生死不相關的話 叫做佛法!
身為佛弟子(他們自認的,佛可沒承認,因為他們不符合三皈依的條件)
無論在家出家都一樣,愚痴的人不會因為換了一件衣服就變得有智慧。
這就是真相。真話聽得刺心,但 就是要接受下去,
不願接受,自己就會變成那愚痴的一份子!
將正確的法講出來,卻引來隱身佛門的邪見小人謾罵,
這一定是世尊早就預知的事,所以涅槃前交代要 依四依法學佛修行。
如同社會上的紊亂,也是因為好人、正知見的人不出聲,
總隱身在謾罵邪見的聲音後,搞得積非成是。
多數人沒有護法的勇氣,怕邪見人大聲、勢強,覺得佛教被破壞無妨,
各人因緣嘛!
卻不知自己在邪知見的洗腦下,毒氣入心,
終將 入魔邪見 而不自知。
最好的口業是講說正法,就是要大聲的說,讓邪見曝光,
不是總講些 皆大歡喜、 無關痛癢,
與 生死不相關的話 叫做佛法!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誰圓融?
以前有同修說,悟顯法師很不圓融,不懂人情世故。
悟顯法師 講:真正圓融的,現在都在供桌上(指 佛菩薩),你們那些是諂曲,
是圓滑。只是怕得罪人、怕跟人結了惡緣,明明知道是錯的,也不敢說,隨他們去瞎搞。
搞得佛教一塌糊塗、烏烟瘴氣。
破壞佛教的就是一群明知是錯的,卻還不出來講清楚的人!
用善護口業來掩飾自己的懦弱,
明知佛教不搞鬼神附身,不預言災難,明知弟子規、感應篇、了凡四訓...都不是佛教的東西,
大家心裡覺得怪,卻沒人敢講!
為什麼?
不過就是著相嗎?認為穿袈裟的魔子魔孫是釋迦牟尼佛的代言人,世尊早說過了,
要依法不是依人,因為魔會附身、附心,也會叫你做好事,
但最容易分辨的方法是:
他教你的方法,會令你生出情愛心、留戀心,捨不下這世間,
即是用孝順這糖衣包裹輪迴的毒藥。
行孝順事,本是慈悲的一種行為,若帶貪愛,則依楞嚴經所說,情重則墜。
或是表面雖然說是叫你念佛求生淨土,但還是要你搞祖先宗廟、家庭恩愛、事業...,
他不告訴你世間是心所變現的,是自己業力所幻成。
拿著摻毒藥的假佛法,四處假笑招搖撞騙。
這正是破壞佛教正統最大的毒手啊!
悟顯法師 講:真正圓融的,現在都在供桌上(指 佛菩薩),你們那些是諂曲,
是圓滑。只是怕得罪人、怕跟人結了惡緣,明明知道是錯的,也不敢說,隨他們去瞎搞。
搞得佛教一塌糊塗、烏烟瘴氣。
破壞佛教的就是一群明知是錯的,卻還不出來講清楚的人!
用善護口業來掩飾自己的懦弱,
明知佛教不搞鬼神附身,不預言災難,明知弟子規、感應篇、了凡四訓...都不是佛教的東西,
大家心裡覺得怪,卻沒人敢講!
為什麼?
不過就是著相嗎?認為穿袈裟的魔子魔孫是釋迦牟尼佛的代言人,世尊早說過了,
要依法不是依人,因為魔會附身、附心,也會叫你做好事,
但最容易分辨的方法是:
他教你的方法,會令你生出情愛心、留戀心,捨不下這世間,
即是用孝順這糖衣包裹輪迴的毒藥。
行孝順事,本是慈悲的一種行為,若帶貪愛,則依楞嚴經所說,情重則墜。
或是表面雖然說是叫你念佛求生淨土,但還是要你搞祖先宗廟、家庭恩愛、事業...,
他不告訴你世間是心所變現的,是自己業力所幻成。
拿著摻毒藥的假佛法,四處假笑招搖撞騙。
這正是破壞佛教正統最大的毒手啊!
邪見入心
許多人覺得佛法講錯一點點,有什麼關係?其他的講得不錯啊。
佛用個比喻很 貼切:
雖然甘露很吸引人,看起來很美味,
但甘露中只要被摻入一滴毒藥,喝下去就是死。
錯誤的知見就像那一滴毒藥,喝下去毒害你的法身慧命。
佛法是出生死苦海的舟航,一點破漏都不能有,豈能遷就?
因為沒有擇法眼,所以佛千叮萬囑,必定要依四依法,
否則會很慘。有多慘?告訴你,
比不學佛的人還慘!不信嗎?
錯誤的邪見一旦入八識田中,就像指標指錯方向,不會上岸,
反倒往大海裏跳。可怕的是,邪見跟你生生世世,不會因為你換了形體而消失。
怎能不警惕啊!!
佛用個比喻很 貼切:
雖然甘露很吸引人,看起來很美味,
但甘露中只要被摻入一滴毒藥,喝下去就是死。
錯誤的知見就像那一滴毒藥,喝下去毒害你的法身慧命。
佛法是出生死苦海的舟航,一點破漏都不能有,豈能遷就?
因為沒有擇法眼,所以佛千叮萬囑,必定要依四依法,
否則會很慘。有多慘?告訴你,
比不學佛的人還慘!不信嗎?
錯誤的邪見一旦入八識田中,就像指標指錯方向,不會上岸,
反倒往大海裏跳。可怕的是,邪見跟你生生世世,不會因為你換了形體而消失。
怎能不警惕啊!!
如何攝心念佛~~改自 印光大師
問:
如何攝心念佛?
答:
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
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至誠已,猶未鈍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或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念之中,仍有口念之音聲相,)
心口 念得清清楚楚,耳根 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
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 弘揚淨土者,尚未談及。
以當時人根器尚利,不須如此做,便能攝心歸一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
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謂十念記數者:
當念佛時,從第一句至第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到第十句結束,
接著
又須從第一句念至第十句,不可累計至二十句、三十句...。隨念隨記,不可用念珠記數,唯憑心記,
若一次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第一至第五,接著從第六至第十。
若還覺費力,當從第一至第三,從第四至第六,從第七至第十,分作三口氣念。
句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讓妄念無處落腳,久久自當得 一心不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法(十口氣),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念多少。
此以一口氣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念至十,從一念至十,如此保持下去,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
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
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___________________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
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於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勢至菩薩 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哀也。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
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發心不易,退心更快!
有蓮友說:「啊~我這麼多年沒接觸外面,就是要 等師父(悟顯法師)來度我啦。」
一副恭敬的樣子,跟後來被師父指出過失,點明錯處,立馬翻臉不認人的極端表現。實在令人傻眼,無法理解。
才剛說師父講的是正法,有多麼殊勝,要大家護持。話語猶在耳畔,沒幾天就已經拉着其他人一起破壞道場,詆毀正法。
之前柔聲細語地說:「師父,我有過失,一定要告訴我。」再看現今隱身網絡毀謗、破壞正法,不斷聯繫熟人,希望他走最好大家一起走。
這種不順自己心便毀的瞋恨心,正是眾生下地獄的原因。
該你說話時,你敢說嗎?
佛門不如法的獅子蟲被人指出,
不但不知慚愧,還覺得人家
幹嘛用經典指責他的不如法,說依經典宣正法的人造口業,真是嚇死人了,
還說講出正確真相,倡導要如法的法師多事。
唉呀,
邪知見者 於法無知,不依世尊所教四依法而學,反謗講大乘經法師。
如此以小謗大,以邪壞正者,還大言不慚說
講真正佛法的人是管「他人閒事」。
實在是無知到~無以復加
真懷疑他是否在說釋迦牟尼佛?因為佛除宣實相義理外,更在講經時揀擇外道邪師及不如法的弟子。
今人沒有道德勇氣,不敢講真話,如法的話、得罪人的話更不敢講。所以不但不算個好人,連佛弟子的本份都沒盡到!
那造口業者,若還有點良知,真是該好好自我反省,好好感恩有願意說真話,講正法的法師、同修。
不但不知慚愧,還覺得人家
幹嘛用經典指責他的不如法,說依
還說講出正確真相,倡導要如法的
唉呀,
邪知見者 於法無知,不依世尊所教四依法而
如此以小謗大,以邪壞正者,還大
講真正佛法的人是管「他人閒事」
實在是無知到~無以復加
真懷疑他是否在說釋迦牟尼佛?因
今人沒有道德勇氣,不敢講真話,
那造口業者,若還有點良知,真是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佛門最大的邪見
說不出佛教真正道理義趣的人,
就會說:佛教是以人為本。他會這樣說
只是因為他在人道學到佛法,
才如此認為。
若是佛在天界教化,那豈不是就成了「佛教是以天爲本」?
其實全然是講這話的人不明佛法真義,全憑自身的我執認知!
佛門的邪知見者告訴徒眾:
「別覺得你們夫妻是冤家,別看兒女是債主,
別視家庭是牢獄,家庭是和樂互敬的淨土⋯。」
他們說的,跟經典完全不同,
更跟佛教的、祖師教的不一樣。
這些明明是邪見,卻在佛門四處流竄。
爲何這麼多人是學這樣的假佛法,且樂此不疲?
只因想聽真話的人少,正法就難宣揚。
認定世間法是佛法的人,也只想掛個自己有學佛的假名,才會四處宣揚這種邪見。
大家去看看經典不好嗎?
那些假傳佛法、佛教義理的人偏偏又穿着袈裟,真是悲哀啊!
就會說:佛教是以人為本。他會這
只是因為他在人道學到佛法,
才如此認為。
若是佛在天界教化,那豈不是就成
其實全然是講這話的人不明佛法真
佛門的邪知見者告訴徒眾:
「別覺得你們夫妻是冤家,別看兒
別視家庭是牢獄,家庭是和樂互敬
他們說的,跟經典完全不同,
更跟佛教的、祖師教的不一樣。
這些明明是邪見,卻在佛門四處流
爲何這麼多人是學這樣的假佛法,
只因想聽真話的人少,正法就難宣
認定世間法是佛法的人,也只想掛
大家去看看經典不好嗎?
那些假傳佛法、佛教義理的人偏偏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選錯老師的嚴重性
有人說:金剛經要程度高的人才能看得懂。
隨緣不禁要問句:真的嗎?
什麼程度算高?追究到底,他也說不清,
其實他只是為了讓人對自己失去信心,進而覺得他很厲害罷了!
想想:
六祖在賣柴時,誰認為他程度高?誰能預料到他能見性做祖師?
佛說一切眾生本具佛性。還有誰敢說你程度不夠?不能見性?
佛門八宗,法門無量,門門能見性,
念佛當然也能見性,祖師大德只是教淨宗學人
以求生淨土為主要目標,其中經歷的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都不必刻意求。
是那麼自然而然的過程。就像你要由南部往北部走,自然經過中部。
不是沒經過,而是自然經歷,也不必刻意說要或不要。
依止錯老師比結婚選錯對象更恐怖,結婚選錯人,終究此生盡就沒了,
而錯誤的邪見可是會入侵八識田中,毒害你生生世世!
隨緣不禁要問句:真的嗎?
什麼程度算高?追究到底,他也說不清,
其實他只是為了讓人對自己失去信心,進而覺得他很厲害罷了!
想想:
六祖在賣柴時,誰認為他程度高?誰能預料到他能見性做祖師?
佛說一切眾生本具佛性。還有誰敢說你程度不夠?不能見性?
佛門八宗,法門無量,門門能見性,
念佛當然也能見性,祖師大德只是教淨宗學人
以求生淨土為主要目標,其中經歷的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都不必刻意求。
是那麼自然而然的過程。就像你要由南部往北部走,自然經過中部。
不是沒經過,而是自然經歷,也不必刻意說要或不要。
依止錯老師比結婚選錯對象更恐怖,結婚選錯人,終究此生盡就沒了,
而錯誤的邪見可是會入侵八識田中,毒害你生生世世!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作「四書蕅益解」__之用意
印光大師云:
明末蕅益大師。係法身大士。乘願示生。
初讀儒書。即效先儒闢佛。 而實未知佛之所以為佛。
後讀佛經。始悔前愆。
隨即殫精研究。方知佛法乃一切諸法之本。
其有闢駁者。非掩耳盜鈴。即未見顏色之瞽論也。
遂發心出家。弘揚法化。一生註述經論四十餘種。卷盈數百。
莫不言言見諦。語語超宗。如走盤珠。利益無盡。
又念儒宗
上焉者取佛法以自益。終難究竟貫通。
下焉者習詞章 以自足。多造謗法惡業。
中心痛傷。欲為救援。因取四書周易以佛法釋之。
解論語孟子 則略示大義。解中庸大學。則直指心源。....
~~~~~~~~~~~~~~~~~~~~~~~~~~~~~~~~~~~~~~~~~
祖師為救 學佛不解佛法者、謗佛法之儒者,
慈悲心使然 作的這部「四書蕅益解」
用佛法義理,將儒家言論境界提升,
但這可不是說學儒可以成佛喔。別錯會!
反而說明,沒有用佛法,儒家那樣搞,永不得出輪迴啊!
明末蕅益大師。係法身大士。乘願示生。
初讀儒書。即效先儒闢佛。 而實未知佛之所以為佛。
後讀佛經。始悔前愆。
隨即殫精研究。方知佛法乃一切諸法之本。
其有闢駁者。非掩耳盜鈴。即未見顏色之瞽論也。
遂發心出家。弘揚法化。一生註述經論四十餘種。卷盈數百。
莫不言言見諦。語語超宗。如走盤珠。利益無盡。
又念儒宗
上焉者取佛法以自益。終難究竟貫通。
下焉者習詞章 以自足。多造謗法惡業。
中心痛傷。欲為救援。因取四書周易以佛法釋之。
解論語孟子 則略示大義。解中庸大學。則直指心源。....
~~~~~~~~~~~~~~~~~~~~~~~~~~~~~~~~~~~~~~~~~
祖師為救 學佛不解佛法者、謗佛法之儒者,
慈悲心使然 作的這部「四書蕅益解」
用佛法義理,將儒家言論境界提升,
但這可不是說學儒可以成佛喔。別錯會!
反而說明,沒有用佛法,儒家那樣搞,永不得出輪迴啊!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大乘八宗重點簡介
玄奘大師(唯識宗)
■精通佛教經、律、論三藏,被尊為「大乘天」、「三藏法師」,俗稱「唐三藏」。
■西行求法十餘年,精通《瑜伽師地論》。
■博學多聞,名震五印。
□著《會宗論》,《制惡見論》
破斥印度大乘學者對空、有觀念之偏差。
印度戒日王讚說:「日光既出,則螢燭奪明。」
□戒日王以玄奘為論主,舉辦全印度之無遮法會,
宣說大乘教義,將其著論,揭櫫於會場,經十八天會終,
無人能改一字,深獲與會十八國王之讚嘆,並皈依其座下。
■返國後主持譯場,翻譯經典二十餘年,貢獻卓越。主要經典《大品般若經》《瑜伽師地論》。
■與鳩摩羅什同為佛教經典翻譯之重要大師。
■中國法相唯識宗之創始人。
■著《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古印度及西域風土民情及文化之重要文獻。
智者大師(天台宗)■西行求法十餘年,精通《瑜伽師地論》。
■博學多聞,名震五印。
□著《會宗論》,《制惡見論》
破斥印度大乘學者對空、有觀念之偏差。
印度戒日王讚說:「日光既出,則螢燭奪明。」
□戒日王以玄奘為論主,舉辦全印度之無遮法會,
宣說大乘教義,將其著論,揭櫫於會場,經十八天會終,
無人能改一字,深獲與會十八國王之讚嘆,並皈依其座下。
■返國後主持譯場,翻譯經典二十餘年,貢獻卓越。主要經典《大品般若經》《瑜伽師地論》。
■與鳩摩羅什同為佛教經典翻譯之重要大師。
■中國法相唯識宗之創始人。
■著《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古印度及西域風土民情及文化之重要文獻。
■著《法華玄義》《 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合稱「法華三部」,奠定天台宗教理基礎。
■創「五時八教」之判教,為中國特有之教理體系。
■住錫瓦官寺八年,主講《大智度論》,文武百官奉敕「一日停朝事」,皆往聽法,盛況空前。
道宣律師(律宗)■創「五時八教」之判教,為中國特有之教理體系。
■住錫瓦官寺八年,主講《大智度論》,文武百官奉敕「一日停朝事」,皆往聽法,盛況空前。
■著有「南山三大部」,弘揚戒律,世稱「南山律師」。( 南山三大部:四分律行事鈔、四分律羯磨疏、四分律戒本疏 )
■確定《四分律》在律學上之重要性,為後世中國僧尼的受戒規範。
■著《戒壇圖經》將中國佛教的戒壇予以定形。
不空三藏(密宗)■確定《四分律》在律學上之重要性,為後世中國僧尼的受戒規範。
■著《戒壇圖經》將中國佛教的戒壇予以定形。
■唐朝時 善無畏大師、金剛智大師、不空三藏 稱為「開元三大士」,弘揚密教。
■深得唐代三朝皇帝之敬仰,曾特任為「開府儀同三司」,倍受尊榮史無前例。
■中國密宗之集大成者。
吉藏大師(三論宗)■深得唐代三朝皇帝之敬仰,曾特任為「開府儀同三司」,倍受尊榮史無前例。
■中國密宗之集大成者。
■又稱嘉祥大師,為三論宗之集大成者。奠定三論宗在隋唐佛教中之地位。( 三論:龍樹菩薩之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菩薩之百論 )
■著《三論玄義》主張破邪顯正,宣揚龍樹菩薩之論述。
杜順和尚(華嚴宗)■著《三論玄義》主張破邪顯正,宣揚龍樹菩薩之論述。
■華嚴宗初祖,深受唐太宗信任,賜「帝心尊者」之稱號。
■著《法界觀門》將華嚴宗行門歸納整理為三觀。
澄觀大師(華嚴宗)■著《法界觀門》將華嚴宗行門歸納整理為三觀。
■華嚴宗第四代祖師,弘揚華嚴宗的正統宗義,歸於正流。
■著《華嚴經疏》,有「華嚴疏主」之稱,千餘年來,註釋華嚴經無出其右者。
善導大師(淨土宗)■著《華嚴經疏》,有「華嚴疏主」之稱,千餘年來,註釋華嚴經無出其右者。
■行門以專心一意稱念阿彌陀佛聖號。
■淨土宗由此興盛。
■著《觀經疏》,日本淨土宗奉為高祖。
禪宗之興盛■淨土宗由此興盛。
■著《觀經疏》,日本淨土宗奉為高祖。
慧能大師─禪宗史上之關鍵人物
■六祖慧能大師,曹溪普傳,使禪宗在中國大為興盛。
■一聞「金剛經」後,當下即開悟,是頓悟之最佳例證。
■雖不識一字一介樵夫,但亦能契悟心法,表佛法平等,人人皆能成佛。
■慧能之前,禪宗為代代單傳。慧能座下,開悟弟子數十人,皆能獨當一面,廣傳頓悟心法,故禪風遍中國,奠定禪宗在歷史上巨大的影響。
■一聞「金剛經」後,當下即開悟,是頓悟之最佳例證。
■雖不識一字一介樵夫,但亦能契悟心法,表佛法平等,人人皆能成佛。
■慧能之前,禪宗為代代單傳。慧能座下,開悟弟子數十人,皆能獨當一面,廣傳頓悟心法,故禪風遍中國,奠定禪宗在歷史上巨大的影響。
會昌法難
■唐武宗時,聽道士、宰相之言而排佛,將佛像、鐘、磬、改鑄為錢幣、農具等物,史稱會昌法難。
■第二年帝崩,唐宣宗再興佛法。
■唐宣宗曾為沙彌,且因長期流落民間,倍知稼穡而勤庶政,見武宗昏暴,即詔告復興佛教。
■會昌法難之後,經典散失,各宗沒落,唯禪宗一支獨秀開為五支。
■第二年帝崩,唐宣宗再興佛法。
■唐宣宗曾為沙彌,且因長期流落民間,倍知稼穡而勤庶政,見武宗昏暴,即詔告復興佛教。
■會昌法難之後,經典散失,各宗沒落,唯禪宗一支獨秀開為五支。
靈山會上
■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不解其意。獨摩訶迦葉,會佛旨意,破顏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 法門之旨,付囑於汝,汝為第一代祖,代吾傳化,勿絕慧命。」
■爾時,佛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黎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
■禪宗從摩訶迦葉為初祖,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磨,東來中國為東土初祖,乃至六祖慧能。▲
■禪宗從摩訶迦葉為初祖,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磨,東來中國為東土初祖,乃至六祖慧能。▲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宗文皇帝製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
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
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
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
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
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
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
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
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
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
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
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
塗;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
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
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
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
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
迥出,隻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栖慮玄門,
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
學。是以翹心淨土,往遊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
飛,途閒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
影;百重寒暑,躡霜雨(別本有作「雪」者)而前蹤。誠重勞
輕,求深願達,周遊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
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
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
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
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
夏,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
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乾燄,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
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昇,昇墜之端,惟人所
託。譬夫桂生高嶺,零露方得泫其華;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汙
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
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
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
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大唐三藏聖教記
高宗皇帝在春宮日製
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
旨。蓋真如聖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之軌躅也。綜括宏遠,
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滅之機要。辭茂道曠,尋之者
不究其源;文顯義幽,履之者莫測其際。故知聖慈所被,業無
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剪。開法網之綱紀,弘六度
之正教,拯群有之塗炭,啟三藏之秘扃。是以名無翼而長飛,
道無根而永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常;赴感應身,經塵劫
而不朽。晨鐘夕梵,交二音於鷲峰;慧日法流,轉雙輪於鹿
苑。排空寶蓋,按(別本有作「接」者)翔雲而共飛;莊野春
林,與天華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 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歛
(別本有作「斂」者)衽而朝萬國。恩加朽骨,石室歸貝葉之
文,澤及昆蟲,金匱流梵說之偈。遂使阿耨達水,通神甸之八
川;耆闍崛山,接嵩華之翠嶺。竊以法性凝寂,靡歸心而不
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
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於是百川異流,同會於海;萬區分
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劣,堯舜比其聖德者哉?
玄奘法師者,夙懷聰令,立志夷簡,神清齠[齒+(軋-車)]
(別本有作「齔」者)之年,體拔浮華之世,凝情定室,匿跡
幽巖。栖息三禪,巡遊十地,超六塵之境,獨步迦維,會一乘
之旨,隨機化物。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遠涉恒河,
終期滿字;頻登雪嶺,更獲半珠。問道往還,十有七載,備通
釋典,利物為心。以貞觀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敕於弘福寺,翻譯
聖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
傳智燈之長燄,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植勝緣,何以顯(別本
有作「闡」者)揚斯旨;所謂法相常住,齊三光之明;我皇福
臻,同二儀之固。伏見御製眾經論序,照古騰今。理含金石之
聲,文抱風雲之潤,治輒以輕塵足岳(別本有作「嶽」者),
墜露添流,略舉大綱,以為斯記。
真唯識量--玄奘大師
真故極成色不離於眼識宗。
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因。猶如眼識喻。
~~~~~~~~~~~~~~~~~~~~真唯識量是唐代玄奘大師於取經將回中土前, 于中印度 曲女城 戒日王所設之十八日無遮大會 上提出之三支比量。
戒日王廣召五天竺國 解法義沙門、婆羅門等皆是當時負有盛名者,及小乘、外道諸師而為對敵,立一比量,
書在金牌,經十八日無有一人能破斥者。
玄奘大師以此比量破外道及二乘邪說,人人都稱讚玄奘大師為「大乘天」,名噪一時。荼毗後舌根不壞。
縱然六祖出世亦不能出其右,古佛再來亦不能超其上。
現今末法,邪說熾盛,更有吃袈裟飯者為圖私利,好人恭敬讚歎,將外道邪說(弟子規、了凡四訓、感應篇、蔡禮旭、人間佛教、大乘非佛說等諸邪見輩,所說之佛門問題書刊),而作了義之解者,向深心之學者,痛下毒手,斷人慧命,殺生之罪無過於此,此等諸人,必當墮無間永無出期矣
大乘定香精舍,承 悟顯法師指示,重印此 真唯識量,以一金論,盪除邪說,必將其連根拔除,舒金錍,以治群盲,開神藥以療重疾,冀有幸者,開慧目,除翳眼,不枉醫王之劬勞矣
為免大眾閱讀有誤,特將蕅益大師略解,附印于上,希望大家能夠生正解起正見
免費結緣: 請使用線上索取
http://www.mdxv.idv.tw/basis.php
~~~~~~~~~~~~~~~~~~~~真唯識量是唐代玄奘大師於取經將回中土前, 于中印度 曲女城 戒日王所設之十八日無遮大會 上提出之三支比量。
戒日王廣召五天竺國 解法義沙門、婆羅門等皆是當時負有盛名者,及小乘、外道諸師而為對敵,立一比量,
書在金牌,經十八日無有一人能破斥者。
玄奘大師以此比量破外道及二乘邪說,人人都稱讚玄奘大師為「大乘天」,名噪一時。荼毗後舌根不壞。
縱然六祖出世亦不能出其右,古佛再來亦不能超其上。
現今末法,邪說熾盛,更有吃袈裟飯者為圖私利,好人恭敬讚歎,將外道邪說(弟子規、了凡四訓、感應篇、蔡禮旭、人間佛教、大乘非佛說等諸邪見輩,所說之佛門問題書刊),而作了義之解者,向深心之學者,痛下毒手,斷人慧命,殺生之罪無過於此,此等諸人,必當墮無間永無出期矣
大乘定香精舍,承 悟顯法師指示,重印此 真唯識量,以一金論,盪除邪說,必將其連根拔除,舒金錍,以治群盲,開神藥以療重疾,冀有幸者,開慧目,除翳眼,不枉醫王之劬勞矣
為免大眾閱讀有誤,特將蕅益大師略解,附印于上,希望大家能夠生正解起正見
免費結緣: 請使用線上索取
http://www.mdxv.idv.tw/basis.php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十種魔
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生诸取故;
烦恼魔,恒杂染故;
业魔,能障礙故;
心魔,起高慢故;
死魔,舍生处故;
天魔,自憍纵故;
善根魔,恒执取故;
三昧魔,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 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 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 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 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 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懈怠心,魔所摄持;
志乐狭劣,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或天道)
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注: 指修行以少为足例如沉溺于天道幅报和小乘果位)
受一非余,魔所摄持;(注: 指只接受一种法门非斥其他法门即排斥并说其他法门的不是)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注: 指不求无上菩提(即成佛) 和普渡一切众生)
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涅槃)
永断生死,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涅槃 )
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不化众生,魔所摄持;
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是为十。 」
蕴魔,生诸取故;
烦恼魔,恒杂染故;
业魔,能障礙故;
心魔,起高慢故;
死魔,舍生处故;
天魔,自憍纵故;
善根魔,恒执取故;
三昧魔,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 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 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 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 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 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懈怠心,魔所摄持;
志乐狭劣,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或天道)
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注: 指修行以少为足例如沉溺于天道幅报和小乘果位)
受一非余,魔所摄持;(注: 指只接受一种法门非斥其他法门即排斥并说其他法门的不是)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注: 指不求无上菩提(即成佛) 和普渡一切众生)
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涅槃)
永断生死,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涅槃 )
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不化众生,魔所摄持;
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是为十。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