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信心銘》講:「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是告訴我們,修行要求無上菩提不是很難,只要你「不要揀擇」。什麼叫揀擇?「揀擇」就是分別的意思。帶著凡情分別:分別大乘、小乘;分別了義、不了義;分別究竟、不究竟……。你心裡面清楚知道其差異,但是絕對不生對待的心。
要曉得,一切法無論是究竟,或是不究竟,無論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這些都是自己心中的幻相而已。但是凡夫總喜歡在世間法中揀擇、分別、愛憎,認為有好有壞,有善有惡,在世間法中出不來。等到學了出世間法,又變成厭棄世間。所謂「棄愛樂捨。還滋愛本。」捨棄了世間的恩愛,貪著於禪定的覺受,喜愛耽滯於修行的清淨境界裡,這是捨受,叫「棄愛樂捨」,但愛心還是沒除,「還滋愛本」,所以都是墮在愛憎取捨當中,並沒有出離。真正的佛教是講一乘:沒有善、沒有惡;沒有人、沒有我;沒有是、沒有非;沒有對待。「至道無難」,就怕你心中生起了對待、生起了妄想,這妄想對待就是你的揀擇心。
所以後面講:「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只要你沒有愛憎心、沒有取捨心,自然契入。即使念佛,嘴巴執持名號,心裡想佛,也不要有「這尊佛殊勝,其他諸佛卑劣」的心,認為「娑婆是染,極樂是淨」的念頭,只要知道就好,但是心裡面,絕對不生一絲毫的差別念。大乘佛法說難不難,但說容易也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又要清楚地分別,又要完全地不執著,所以不是像世間對待法,不是善,就是惡,很容易學。大乘佛法剛開始沒那麼容易,但是隨著熏習的時間久了,你就能夠契入佛所講的境界。
什麼叫「了了知無一物」?就是了了知,但是心中無一物,這個境界慢慢你就能體會得到,只要你常常這樣用功,你的業障自然就消掉。在淨宗,它給你一個方便法,只要你愛憎心生起的時候,很簡單,你就提起佛號來念。可是大多數念佛的同修,愛憎心現前時,並沒有提起佛號,沒有做到憨山大師教的:「即將念佛斷癡愛」。沒有把念佛用來斷自己癡愛的心,那麼愛根還是在那裡,隱隱地作動,只是自己不曉得。一旦遇緣起現行,就牽引你去輪迴。祖師講:「至道無難」。就是說:要成佛不是很困難,就是錯在這愛憎、揀擇的心,用佛號把這分別取捨的妄心念掉,或是用大智慧把它看透、看破它,那麼你就洞然明白。「洞然明白」就是完全地清楚。對於佛性、對於心性,就能全然的契入,沒有一絲毫的煩惱、沒有一絲毫的愛憎,就叫洞然明白。即是徹見諸法源底,這是學佛最終極的目標、最究竟的方向。
祖師告訴我們:修行的要點就是除去愛憎心,尤其現代的人愛憎心特別重,很容易起煩惱、發脾氣,我相很大,人家不能講你一絲毫的過失,一講馬上就起瞋恨心,就起愛欲心。什麼愛欲心?就是愛著自己的面子,所以被講就在起著瞋恨,所以叫愛憎心。怕自己丟臉、怕被別人說,就起了一念保護這虛妄我的心,所以你沒有辦法捨離愛憎。所以祖師說:「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自己修行、學佛,在這上面要多下一點工夫,愛憎心不要太重,老是看這不順眼,看那不順眼。有誰跟自己講的一樣、跟自己想的一樣,就叫正知正見;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就說是知見錯誤。不能這樣判斷!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的愛憎心都一直在隱隱地發動,只是你沒有覺察到它。它就像家賊一樣,家有賊,你還沒有辦法發現,甚至認賊作父,把這愛憎心當作是「我」,是我的感受、我的想法,甚至把它供奉起來,認為誰都不能違背我的愛憎心、我的想法。如此,你想要念佛、要成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阿彌陀佛想接引你,可是你的愛憎心太重了,沒有辦法往生淨土。因為愛憎心就像鐵鍊、枷鎖一樣,把你牢牢地繫縛在三界、六道輪迴裡面,你不能超脫,你想要解脫也沒有辦法。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平時你在用功的時候,它現前,你卻沒有對治它。所以《信心銘》一開頭「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一句話講得非常地好、非常地透徹、非常地清楚。修行要抓到重點,不要只口談心性。所謂「說來句句空,行時步步有」,跟你講三界是空的;講身心是空的。但是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卻處處著、念念貪愛。所以絕不能口說空理,心著有為,這樣絕不是學佛人,不是真正在佛法當中修行的人,所以《信心銘》一開頭,這一段話是提醒我們,讓我們知道修行的重點在哪裡?怎麼去修才能夠真正的有成就。不然即使你在佛堂裡面念阿彌陀佛念得很好,一個妄想都沒有,等一下出了佛堂、出了道場,不要說還能夠保持剛才的境界,面對人、事、物的時候,你馬上就起煩惱、開始散亂,愛憎心馬上生起來。所以為什麼念佛念很久,或參禪很久,都沒有辦法成就。不是大乘佛法不行,而是你用功、下手處錯了,沒有在緊要關頭的時候,把修行的法門提起來,把用功的方法拿起來用,所以你的煩惱終究沒有辦法斷除。之後再遇到一些退轉的人,他告訴你:「大乘不行,我學好幾十年了,你才學幾年。我現在不學了,我要去學小乘,小乘比較實在,可以感覺到自己有在呼吸,可以發現身心是不淨的、是假的……。」你聽著、聽著就退轉去學小乘。等學小乘後,一樣沒有真正用功,還是沒有成就,遇上人家在提倡《弟子規》,你就再穿鑿附會之前學的大乘,說:「佛法、世法都一樣。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你就又退轉,這次完全退成一個世間人。所以,不是大乘佛法的問題,而是自己根本沒有在該用功的時候用功,都是選在好環境裡面,只在念佛堂、禪堂,或是自己關在寮房裡面用功,所以工夫沒有辦法增進,遇到境界的時候全部忘光,提不起來,久而久之,你覺得用功沒有得法喜,煩惱還是很重,你就會退心。
用《信心銘》開頭幾句話,供養給全部的修行人,希望大家能夠知道,修行要從「去愛憎心」下手,從這裡去觀照、從這裡去回頭,才有希望成就無上菩提,才能夠洞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