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皇帝與和尚(9)武則天

(9)武則天

提起武則天的大名,不論信不信佛教的人士,都知道這一位大名頂頂的女皇帝。不過談到武則天時,大家就會想到她是個壞女人,因為歷史記載和小說的描繪,對武則天皆是極盡侮辱之能事。如果這時有人出來說武則天是好人的話,我想很快就會遭到口誅筆伐的圍攻。
難道她是一無可取?一點好的地方沒有嗎?也未見得!那為什麼人們要這樣對付她呢?大約有如後兩點:

第一、因為她是女人。在重男輕女的舊社會裡,「女人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下,而武則天既是女而有才能,最不能原諒的,是她以女人之身竟做皇帝來了。她做了皇帝以後,也想享受一下男人做皇帝的享受,這還了得,女人怎麼可以和男人相提並論呢?
    第二、她以女人為王,而又信仰了佛教,梁武帝,唐太宗,這樣明主賢君。就是因為信仰了佛教,尚且遭到歐陽修批評為中才庸主,何況是武則天,更是宋儒們口誅筆伐的對象了。我國歷代相承,是以儒家學說為正統的,在門戶深嚴的腐儒門看起來,佛教是外來的宗教,佛教徒在他們筆下,很少有好的評語,這就是他們偏見排外的一貫作風和看法,偏偏武則天就犯了這兩條大忌。既以女人稱帝又信佛教,他們怎能不罵呢?

童女捧沙獻佛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托缽行化,在路上遇見一位女孩子,與一班小孩子在路中堆沙嬉戲;她遠遠看見釋迦佛率領弟子們魚貫而來。她就半開玩笑半認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了一捧沙土,走到佛陀面前,往世尊缽內一放,世尊居然接受她的沙土供養,大弟子舍利弗看不下去,心想這女孩怎麼可以用沙土向世尊開這種玩笑。在路上實在忍不住,就請問世尊道:「世尊,剛才那個女孩子,把沙土放進你缽內,你為什麼讓她胡鬧?」世尊微笑地說:「你們不知道,此女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為王,這時如不受她沙土供養,她將會破壞佛教,這樣讓她種此善根因緣,她將來做皇帝時,會保護佛教弘揚佛法的。」
有此因緣,所以在武則天王朝,對佛教盡力推動與弘揚。
女主武王 代有天下

在貞觀廿一年唐太宗得讖云「唐三世而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太史李淳風,商量此事,李淳風奏道:「依臣據術推之,其兆已成,其人就在陛下宮內三十年後,當有天下,誅戮唐家子孫殆盡。」太宗道:「現在將所有姓武者殺之如何?」對道:「天命不可易,況且真王不死,徙使疑似者,妄遭誅戮,禍及無辜,今既在宮內,已經是陛下的眷屬,再過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心慈,雖然有變制易姓,於陛下的子孫,或者所摜不大,今若殺之,復生少壯,那就更加嚴毒了,況又立仇,則陛下子孫必無遺類了。」太宗善其言,停止查究。

武則天是荊州都督武士約的女兒,太宗召入後宮為才人,那時只有十四歲,當時想不到將來的女主就是她,太宗崩駕後,因為她是姓武的女人,所以就把她送到感業寺落髮為尼,則天落髮披剃後,還規規矩矩過了四、五年的青磬紅魚的生活。高宗登位後,有一次到感業寺行香,一見鍾情,就於永徽五年詔入後宮,封為昭儀,第二年又冊封為皇后。

則天造字,作開經偈

武則天也是天縱之才,她沒有好好讀過什麼書,可她不但能問政治國,而且自己造了十八個字,武「曌」的「曌」字,就是她所造十八字之一,他不但虔信佛教,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讚歎大乘法寶的四句偈,千百年後的今天,成為佛教徒誦經前的「開經偈」。我們每天在未誦經文以前,要先念四句「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就是武則天所作的「開經偈」,其他如:翻譯經論、度僧弘法都是盡力協助。本文只介紹武則天掌政時,對佛法僧的貢獻和恭敬,其他不在本文之列。

菩提流志,來華譯經

南天竺沙門達磨流支法師,在長壽元年來中國,高宗曾聞法師之名,特派專使前往敦請,至是抵達東都,武則天召見,並為他改名為菩提流志,翻成中國話名「覺愛」。敕住佛授記寺譯經九十部,廿八卷,中宗神龍二年,法師移住京城崇福寺,譯大寶積經,皇帝並親自筆受。睿宗景雲元年,在北苑白蓮花亭內,召開翻譯大寶積經的會議,仍由皇帝,親躬筆受,敕王縉、賀知章等潤色經文,中書陸象先,魏知古監護,睿宗御序標於經首,直到玄宗的開元元年,流志法師譯完此經後,不再翻譯經論。專心持誦靜修,因為年齡太大了。他到中國的那年,就一百廿三歲的高齡。到了開元十五年入滅時,世壽一百五十六歲,法師前後在中國譯經五十三部。共一百一十八卷,圓寂後諡號為「開元一切遍知三藏」,名德之重,梵僧中,古之未有也。

義淨法師 取經回國

義淨三藏法師從十五歲就發願往西域求經,直到高宗咸享二年,三十七歲時才能實踐其願。往天竺求取佛經。孤身萬里西征,經過二十五年遊學三十餘國,直至天冊元年五月間才回到中國,取得梵本經律論近四百部,共有五十萬夾,金剛座真容一鋪,佛陀舍利三百粒,武則天親往上東門外京郊,跪迎佛經、舍利入京,將佛經等奉安在佛授記寺,敕請法師翻譯經論,初與實叉難陀法師翻譯華嚴經。長安三年譯金光明最勝王等經,由成均太學助教許觀監護,武則天親制新經聖教序。中宗神龍元年譯出孔雀王等經,中宗皇帝制序,名「大唐龍興三藏聖教序」,神龍二年隨駕回到長安,法師在大薦禪寺,別置了翻經院,譯一切莊嚴王等經,由兵部侍郎崔湜,給事中盧粲潤文正字,秘書監駙馬都尉揚慎交監護,景龍二年召請義淨法師入內殿共同翻經,睿宗景雲元年,義淨法師又譯出浴像等經論廿部,共八十八卷由學士李嶠,張說等潤色經文,僕射韋巨源、蘇環監護。中宗在房州時,時時祈念藥師佛,命法師於大佛光殿譯藥師經兩卷。法師於玄宗開元元年七月圓寂,世壽七十九歲,僧臘五十九年,法師前後共譯經律論五十三部,共二百三十卷。法師另撰儀傳九卷,法師遍譯三藏,而自己偏以律學教授學者。

迎請華嚴,覺喜來華

武則天太后聽說于闐國有梵本華嚴大經,特派專使前往迎求,並請一位善於梵文的法師隨經同來,那時唐朝是大國,邊邦小國,見到上國來使請求,當然欣然接受所請,於是于闐國王以尊者實叉難陀,中國語名「覺喜」,對華嚴經的宗旨,精研善解,因此就請法師隨經於通天元年,來到中國的京城,武則天得此大經來華的消息,大為喜悅,詔入大遍空寺,與菩提流志,復禮法師等,共同翻譯,後來法師住到佛授記寺,武則天不時親自到寺,參加譯經工作,親究筆削,並供養法師們的飲食,到了聖曆二年十月,才將新譯的華嚴經譯成,武則天親制序引,並在太極殿宣示百官。長安四年,實叉難陀又譯出楞伽經七卷,法師共譯經論一十九部,一百七卷,法師於睿宗景雲元年入滅,火化時舌根不壞,皇上下詔送到他于闐本國起塔供養。

則天向法藏法師問道

法藏法師號賢首,康居國的人,到長安來尋師學道,後來師侍「智儼法師」,盡得儼師之教,實叉難陀譯華嚴經時,他與義淨法師一同參加譯場,萬歲通天元年,有旨詔沙彌法藏在太原寺,對大眾開示新譯華嚴經的宗旨,在開示時有白光從口中而出,事後則天有旨,詔京城十位大德僧伽,為沙彌法藏授滿分戒法。賜號賢首,住大遍空寺參加譯經。

長安元年,詔請賢首法師,在東都佛授記寺,開講新譯的華嚴經,講到華藏世界品時,大地震動,因此詔入長生殿問道,並詢問華嚴經中,帝網十重、六相之義,藏法師為其說法道:「天帝網義,十重玄門,海印三昧門,六相和合義門,普眼境界門,這些義章,都是華嚴經中總別義網。」武則天聞華嚴經玄義,茫然驚異,伸請再三,藏法師用手,指著鎮殿的金獅子為喻,並撰述金獅子章,列十門總別之相,則天閱後才豁然悟解其旨。

藏法師為了易於瞭解,更進一步,以巧妙方便之法,取十面鏡子,八方安排,上下各一,相去一丈許,面面相對,當中安一佛像,燃一明燈,照亮佛像,就能看到那些鏡光,互影交輝,學者因此能了悟,海涉入無盡之義。
    武則天敕奉,藏法師為康藏國師,華嚴宗又名賢首宗者,是以藏國師之名而有。

慧安神秀,兩位國師

萬歲通天元年,詔請嵩獄慧安禪師與北宗神秀禪師入京,乘著肩輿入殿,武則天親自行跪拜禮,住在宮內,朝夕問道,武則天尊安師為國師,當時王公以下,聞風來謁者,望塵拜伏。

神秀禪師與安禪師都是黃梅五祖門下弟子,五祖入滅後,秀禪師住江陵當陽山中,武則天慕名,詔請入京,與慧國師同住內道場供養,特加欽禮,敕令在當陽山為秀禪師建度門寺,以旌其德。

秀禪師不習慣宮中生活,累次表請回山,武則天方肯送他回當陽山中為他新建的度門寺。秀禪師神龍二年二月廿八日坐化。皇帝對秀禪師圓寂,為之輟朝五日,出葬時,皇帝親自送到午橋,王公大臣們送到伊水,秀禪師住世有一百多歲,僧臘八十多。至於慧安國師在隋文帝開皇十七年遁居山谷,煬帝大業年間,大開運河,男人被拉去做工,家中的多數成為餓殍,安師不忍,出來乞食,養活那些餓殍,煬帝聞師之名,徵召他入京,不肯受詔,潛入太和山。登衡嶽行頭陀行。
安國師於貞觀年間到蘄州參謁五祖弘忍大師,悟明心法。後來隱居終南山,高宗詔他來京,不肯應詔,潛往嵩山少室,此次則天遣使往請,方肯應詔入京,則天拜為國師,後來辭歸衡嶽,中宗賜他磨衲僧衣。安國師於景龍三年三月三日,吩咐門人道:「我死之後,將我的屍首,放到樹林內,待野火焚之。」就在三月八日,國師入滅,春秋一百廿八歲,門人遵囑,果然有野火自焚,獲得舍利八十多粒,內中有五粒大的舍利,送入宮中供養,後人稱之為老安國師。

大安禪師,降伏妖狐

延載元年,京中來了一個女人,自稱為聖菩薩,具有他心通等神異,所言皆應,轟動一時。武則天召見與之相談,所言皆驗,因此留住宮內,當時有一位大安禪師來京,武則天迎請入宮問道,並令那位自稱是聖菩薩的女人出來相見,並為介紹經過,大安禪師問道:「聞汝善能觀心,你能知我的心現在那裡?」女人答道:「你的心現在塔頭相輪的鈴中。」稍停一會兒,又問:「在那裡?」女人又答:「在兜率天彌勒宮中聽法。」一會兒,禪師再問:「在那裡?」女人答道:「在非非想天。」三次所言皆對,武則天大悅。過了一會,大安禪師再問:「我的心此刻在那裡?」女人竟一無所知,答不出來。大安禪師大聲斥道:「你還自稱是聖菩薩,我心置阿羅漢地,你就不知道。若至菩薩地、諸佛地,你何由能知?」該女辭屈慚懼,現出原形變作牝狐下階而去。

鬼神妖仙等都有他心通的小神通,所以處處都冒充佛菩薩之名,欺騙人民,接受善男信女們供養禮拜。如武則天這樣有才智的人,尚且受其愚惑,信以為真,何況今之愚夫愚婦呢?

如意二年,絳州地方有二女童,依一尼師出家,尼師每天誦華嚴經,有一天誦經忽然坐亡,二女失怙,每天到她師父墳土上號哭。到了如意三年,墳土上忽生蓮華五莖,地方官以此奏聞,武則天敕檢蓮華根,其根出自亡尼的舌上,武則天召二女進京,親自為二女童落髮為尼,敕住天女寺。

下詔改正,僧道名次

先是貞觀年間,唐太宗因為尊李老君為他李家的祖宗,因此愛屋及烏地將道士女冠也提升在僧之前,因此在佛教中引起一場風波。後來奘法師取經回國,太宗皇帝對他特別尊敬,可惜沒有幾年時間太宗就崩駕了。在太宗晚年時,玄奘法師曾與他提起此事,太宗也承允改正名次,尚未實行,太宗崩駕、高宗顯慶年間,奘公有病,皇上派尚藥奉御蔣孝章,與針醫上官琮來為法師看病,奘法師因此陳述,「先朝以釋氏的名位,在道流之下,先帝晚年許為改正,同時永徽初,又有命「僧尼犯罪,情難知者,同俗法治罪」。玄奘恐怕疾病萎頓,永隔天顏,所以在未離世之前,作表附請內使,以聞天聽。」當天,高宗就派內使去答覆奘法師的請求道:「所陳二事,因為佛道的名位,是先朝處分,事須平章等議行,至於僧尼不應同俗治罪之事,我隨時敕令實行,法師安心養病。」僧道名位之事,終高宗之朝,仍未改正過來。

到了武則天的永昌二年七月間,下詔改正僧道名次,詔文中說:「釋典與玄宗,理均跡異,拯人化俗,也是教別功齊,自今以後,如有法事聚集,僧道應該齊行並集,今後已往成為永式,僧尼仍詔在道士女冠的上首。」依據歷史的悠久,教理的深遠,列朝的前例,佛教皆應在道教之前,武則天這樣下詔改正,是最如法的處理。

善納忠言,大佛停建

武則天篤信佛法,對譯經建寺,造像、弘法,都有貢獻。他在長安元年,將要建造一尊很大很大的佛像,御史張延珪,上疏諫道:「佛以覺者為義,因心而成,不一定以諸相方見,經上也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如之果,不是向外追求的,陛下信心皈依,發弘誓願,壯其塔廟,廣其尊容,已經普遍天下久矣。有為住相佈施,非最上第一稀有之法,經中曾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其福甚多,不如有人於此經中,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那麼陛下就是傾四海之財,竭萬夫之力,窮山林之木以為塔寺,極冶之金以為尊像,勞則多矣,費則甚矣。其所獲得的福報,尚不如禪方之一匹夫也。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因為有為之法,不足為高,況且動工營建,大興土木......那時州縣徵輸,星火逼迫,人民有的謀計無所,或者粥賣以充,結果是怨聲載道,和氣不洽,這哪裡是佛陀所標喜捨之義,不憨愚蒙,而奪其產乎!況且邊朔不甯,軍裝日急,天下虛竭,海內勞弊,關於興座佛像之事,尚請陛下,慎之重之。若以時政而言,應先邊境,蓄府庫,養人力,若以佛教而論,則應救危苦,滅諸相,崇無為,伏願陛下,察臣之言,行佛之行,務以理為尚,毋以人廢言。」
武則天閱表後,不怒反喜,並在長生殿召見延珪御史,善嘉其言,賜以金帛。
武則天很能分別忠奸,在她身邊那些得寵的小人,在外胡作非為。經常被狄仁傑等大臣們痛打,他們被打後,回去向武則天哭奏,她都是一笑置之,要他們以後在外小心,決不護短,難為大臣。有一、二奸臣惡吏。都是蒙著她做害人的壞事,武則天知道一定不容的。
記得駱賓王作了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的文章,把武則天罵得狗血噴頭,她看過那篇文章後說:「如此之才,不為我用,宰相之過也。」並沒有殺駱賓王。這些地方,她的容人之量,比那些昏君皇帝要好得多了。

(本文參考,傳燈錄、高僧傳 、廣異記、舊唐史、法苑珠林、釋氏稽古略、佛祖歷代通載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