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卷第十六 (憨山大師 著)


一切佛語心品 第四之二 

   (◎下破外道七種無常以顯究竟涅槃真常德有二◎初破七種無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無常妄想。世尊亦說一切行無常,是生滅法。此義云何。為邪,為正。為有幾種無常。 

   (記曰。此因外道所計無常,將顯涅槃究竟真常德也。前顯離生滅因緣以明法身真我。此顯離無常見即證法身真常。意謂佛昔日亦說無常,不知與彼外道所說孰邪孰正。然問外道所計無常有幾種者,意在盡出彼計破之,令其不墮耳。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種無常。非我法也。何等為七。彼有言說作已而捨是名無常。 

   (記曰。此外道宗立有勝性作者,能造一切四大諸法。今此計云,所造四大是常。其能造者,造已即捨,此是無常。故下文云離始造無常。
   有說形處壞是名無常。 

   (記曰。此計四大能造所造俱是常,畢竟不壞。但分析長短等形色不可得,謂形處壞是無常。

   有說即色是無常。 

   (記曰。此計能造四大是常。所造色是無常。此與初計相返。

   有說色轉變中間是名無常。無間自之散壞,如乳酪等。轉變中間不可見。無常毀壞一切性轉。 

   (記曰。此計能造與所造俱常。但兩色中間有個無常性,能使所造色法相續變異,自然壞滅,如乳酪等。兩色中間有無常法,令其轉變而不可見。此之無常能轉一切性。此與初三兩計相返。

   有說性無常。 

   (記曰。此計有個無常自性不壞,而能壞彼諸法。如杖瓦石等能壞一切物。此與上計相返。
   有說性無性無常。 

   (記曰。此計能造所造俱無常也。性是能造。無性是所造。謂能造之性既造了色,則自體已壞。而所造者,又亦隨壞。故俱無常。此與上計俱相返。

   有說一切法不生無常,入一切法。 

   (記曰。此計有個不生的性入在一切生法中,而隨諸法壞滅。即此不生的便是無常。上列所計。下牒其計而破之。

   大慧。性無性無常者,謂四大及所造自相壞。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 

   (記曰。此牒破第六性無性無常計也。謂彼外道所計四大能造諸法。然必壞了自體方才造出。如種生芽。而所造者又非本四大矣。故能所俱壞以為無常。佛破之曰。彼四大自性本不可得。然能造既本無體。無體故本自不生。不生則無能所。能所二相了不可得。又指何法名無常耶。

   彼不生無常者,非常,無常。一切法有無不生。分析乃至微塵不可見。是不生義非生。是名不生無常相。若不覺此者,墮一切外道生無常義。 

   (記曰。此牒破第七不生無常計也,然彼外道妄計有個不生的性入在一切生法之中,隨諸法壞,故名不生是無常。佛言。若言不生是無常者,此則非常非無常矣。何者。若言不生,則是真常。今又云隨諸法壞,則非是常。故云非常非無常。此出其過。乃破之曰。然一切有無等法,本自不生。豈又有個不生性入彼諸法耶。若果有不生性入彼諸法,則應可見。即今分析諸法,乃至微塵許,畢竟不可見此無生義。既不可見,則是諸法生本無生矣。且無常者生法也。然我說諸法生本無生,而彼返以不生為生是無常,故曰非生,是名不生無常相,此真顛倒也。我諸弟子若不覺此生本無生義,則墮外道生無常見。以彼所計不生,還成生法,故云生無常義。莊周云生生者不生,正墮於此。
   
          大慧。性無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無常性。所以者何。謂無常自性不壞。大慧。此是一切性無性無常事。除無常,無有能令一切法性無性者。如杖瓦石破壞諸物。 

   (記曰。此牒破第五性無常計也。佛謂彼外道所計有個無常自性不壞,而能壞諸法者,此乃是彼自心分別妄計耳。如此計者,又不是常,又不是無常。何也。彼所謂無常自性不壞,而能壞一切法,以成無常之事。是則除此無常之外,更無有能壞諸法者。然無常能壞彼諸法,如杖瓦石能壞諸物者,如此,則必定無常與諸法異,方能壞之。故下約一異破之。

   現見各各不異。是性無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別。此是無常。此是事。作所作無異者,一切性常,無因性。大慧。一切性無性,有因。非凡愚所知。 

   (記曰。此約一異以破性無常也。謂若果然無常能壞諸法者,必定能壞之性與所壞之法二體各異,方能壞之。今現見各各不異。不能揀出性無常與所壞事,能所二相有差別體。故云非作所作有差別。作,即無常。所作,即所壞事也。若能所異體,則當可指陳,此是無常,此是所壞滅事。既不可指,則不異體也。若能所不異而為一體者,則一切法應常,又墮無因矣。何者。以彼計無常性不壞。不壞則是常。今既與諸法為一體。然無常既常,而一切法皆常矣。故云無異者一切性常。且彼所計因無常故,能令諸法壞滅。今既一體,則不見有因能令諸法壞滅者。此又自墮無因。彼宗亦不成。故云無因性。然諸法壞滅,不是無因。故唐譯云。諸法壞滅,實亦有因。但非凡愚之所能了。
   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無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無有別異。而悉見有異。 
   (記曰。上已破無常能滅諸法,此又破無常性能生諸法也。佛言。若彼計無常性能生一切法者。但一切生法因果相似。如種豆麻等,未有種豆而得麻者。故云非因不相似事生。若不相似而能生者,則是一因而生多果。今以一無常性而生一切法,則一切性皆同一無常矣。故云若生者一切性悉皆無常。如此,則因果不別,種類不分,則一切異法應並相生。此乃是不相似事,而能生所生不可辨別,混而為一矣。故云作所作無有別異。且即今現見諸法各各有異,此則非是無常能生一切法也。

   若性無常者,墮作因性相。若墮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墮者,自無常應無常。無常無常故,一切性不無常,應是常。

   (記曰。此破計無常為生因,不得為常也。謂若必以無常性是有法而為生因者,則墮作因。大凡作者,皆無常故。若能作之因既墮無常,則所作諸法皆無常矣。故云若墮者一切性不究竟。若能生之因墮於所生之無常法中,此則自無常亦應是無常,而不得計能生者為常矣。故云一切性若因相墮者自無常應無常。若自無常既是無常,則所作一切法不是無常,應是常。何者。以捨已之常而入彼諸法,則彼諸法得我之常性。此乃自是無常,而所生者皆應是常。若彼是常,則不可壞。而計所生之法可壞者又不成矣。故唐譯云。若無常性是有法者,應同所作。自是無常。自無常故,所無常法皆應是常。

   若無常入一切性者,應墮三世。彼過去色與壞俱。未來不生。色不生故,現在色與壞相俱。 
   (記曰。此破無常性能入諸法中也。然外道妄計無常入於諸法之中,自性不壞,而能壞彼諸法。佛言。若謂無常入一切性者,則應墮三世,既墮三世,則隨壞滅。而自性不得不壞矣。何者。若入過去,過去色已壞。若入未來,未來色未生。若入現在,現在不住。剎那變滅,而無常亦與之俱壞矣。且自體既壞,豈能壞彼諸法耶。

   色者四大積集差別。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壞。離異不異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壞。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滅。離四大造色,一切外道於何所思惟性無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壞故。

   (記曰。此又轉破四大是常之計也。因上執無常不壞性入一切色法,佛破之云,一切三世色法俱屬可壞,而無常無不壞之理。故此又妨轉計云,以能入之無常不壞,故所入之四大亦常住不壞。故此破云,色者乃四大所造積集差別之性耳。能造所造本無二體。豈有所造色法既壞,而能造之四大不壞耶。以能造所造不一不異故。若不一,則二體各別。若不異,則俱屬可壞,況一切三有能造所造,人人皆知是生滅法。又豈但色壞而四大有不壞之理耶。既能所俱壞,此外更於何處覓無常不壞之性耶。故唐譯云。一切外道計四大種體性不壞。色者即是大種差別造色。離異不異故。其自性亦不壞滅。大慧。三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滅相。豈更別有無常之性能生於物而不滅耶。以外道妄計無常性常,能作生滅主宰。此計幽潛,故展轉破之。如此方莊周亦云,生生者不生。又云,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苟不達真無生意,鮮不墮此中者。故前云,若不覺此者,則墮一切外道生無常義。

   離始造無常者,非四大。復有異四大,各各異相。自相故,非差別可得。彼無差別,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當知是無常。 

   (記曰。此牒破第一作已捨無常計也。外道計非四大無常,復有異四大性而能始造即捨,名為無常。蓋彼以所造四大是常,以能造者為無常故。然彼計不出互自共三法為能造。故佛破之曰。非四大相互造,以四大各各異相故。亦非獨自造,以無差別相可得故。既無差別相可得,此等亦非更共造。以彼此乖離,二方便不作故。然二處既非,則本無造者,畢竟是無常矣。故云當知是無常。豈有無常而能造彼常法耶。故唐譯云。非大種互造大種,以各別故。非自相造,以無異故。非復共造,以乖離故。

   彼形處壞無常者,謂四大及造色不壞,至竟不壞。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塵觀察壞。四大及造色形處異見。長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壞形處壞現,墮在數論。

   (記曰。此牒破第二形處壞無常計也。外道計能造大眾及所造色畢竟不壞,即分析乃至微塵際,但滅形狀長短等見,不滅能造所造色體。故以不壞色體為常。形狀變壞處為無常。故云形處異見長短不可得,非四大。佛破之曰。四大不壞形處壞現,此正墮在僧佉數論之中。以僧佉計四大是常故。

   色即無常者,謂色即是無常。彼則(即也)形處無常。非四大。若四大無常者,非俗數言說。世俗言說非性者,則墮世論。見一切性,但有言說,不見自相生。 

   (記曰。此牒破第三即色無常計也。外道計色即是無常。然所造色不出形狀長短等。故佛言彼之所計,即如前形處無常意同,蓋非四大無常也。若四大無常義,屬正教所談,故云非俗數言說可到。然彼世論說造色無常者,則墮世論。二譯皆云盧迦耶見。乃四韋陀之一,謂斷見之儔也。以彼妄見諸法實有自性。然此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以不見有自相生故。

   轉變無常者,謂色異性現,非四大。如金作莊嚴具,轉變現。非金性壞,但莊嚴具處所壞。如是余性轉變等,亦如是 

   (記曰。此牒破第四色轉變中間無常也。外道計能造所造俱常,但兩色中間有個無常性能使所造色法相續變異,自然壞滅,如乳酪等。此言色之異性現謂之無常,非四大無常也。故如金作莊嚴具,轉變現。然非金性懷,但莊嚴具處所壞耳。此如是,而余諸法轉變亦如是。斯與上二計言別意同。此是牒計。下文破計。

   如是等種種外道無常見,妄想火燒四大時,自相不燒。各各自相相壞者,四大造色應斷。 

   (記曰。此出上計所以也。唐譯云。如是等種種外道,虛妄分別見無常性,彼作是說,火不能燒諸大自相,但各分散。若能燒者,能造所造則皆斷滅。謂此等外道妄作無常見,言火燒四大時,但形狀壞而自體不壞。如金莊嚴具,形雖壞而金性不壞。若四大自體壞者,則能造所造皆斷滅矣。此計有個壞有個不壞,正所謂佛性一分常一分無常者也。末法見性多墮於此。大概外道所計,不出常與無常。故下文以非常非無常通破之。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無常。所以者何。謂外性不決定故。(魏譯云。我不說外境界有故。)唯說三有微心。(唐譯云。三界唯心故。)不說種種相有生有滅。四大合會差別。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種事攝所攝。知二種妄想。離外性無性二種見。(唐譯云。不說諸相故。大種性處種種差別不生不滅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種體性,一切皆從分別起故。如實而知二取性故。)覺自心現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離心性無性妄想。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一切法,非常非無常。 

   (記曰。此結顯涅槃所以離斷常義也。謂彼外道所以墮於斷常者,以妄見外境以為實有,不了唯心所現,故說種種相有生有滅。妄謂四大能造所造,故妄見有能取所取,故墮有無二見,妄起斷常。我法總皆離此諸見,了達唯是自心現故。彼妄想者,但從思想作業而生,非不作業無生義也。我此無生,離心意識有無二見。了達世出世間上上諸法,唯是自心,更無別法。是故我法非斷非常。

   不覺自心現量,墮二邊惡見相續。一切外道不覺自妄想。此凡夫無有根本。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從說妄想生。非凡愚所覺。

   (記曰。此結頌外道過也。以彼不了唯心,故墮二邊惡見相續,不覺皆從自心妄想而生。此凡夫外道以無有根本智慧故。彼亦將謂如來所說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亦如彼從言說妄想生。彼不知如來說法離心意識言說境界,故顛倒妄見分別如此。然如來所說法,非彼凡愚所知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遠離於所造   及與形處異   
性與色無常   外道愚妄想 
   (記曰。此總頌外道所計七種無常,皆妄想分別也。此舉其四。如文可知。
諸性無有壞   大大自性住   
外道無常想   沒在種種見 
   (記曰。此頌轉變無常也。謂一切諸法自性常住,無動轉者。外道不了,妄計無常,蓋沒在種種邪見耳。
彼諸外道等   無若生若滅   
大大性自常   何謂無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種心流轉   
攝受及所攝   無有我我所 

   (記曰。此頌不生無常,及四大是常,造色是無常計也。謂外道妄計不生是無常,入一切諸法。既云不生,不生則不滅矣。如何又云無常耶。既云四大是常,而何又云所造是無常耶。是故知一切諸法,唯是一心現量,則有無二見。能所二取,我及我所,本來不有。皆是自心妄分別耳。唐譯云。彼諸外道眾,皆說不生滅。諸大性自常。誰是無常法。

   梵天為樹根   枝條普周遍   
         如是我所說   唯是彼心量 

   (記曰。此頌外道所計,不獨七種無常,即一切常見,如計梵天是常,為眾生主,能生諸物等,皆屬邪見。故我說彼亦是自心量耳。◎上辯外道所計無常,以顯涅槃真常◎此文但辯無常其顯真常之文錯簡在三昧章後◎下辯三乘三昧以顯涅槃真樂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滅正受次第相續。若善於滅正受次第相續相者,我及余菩薩終不妄捨滅正受樂門。不墮一切聲聞緣覺外道愚痴。

   (記曰。上明外道邪計無常,將顯究竟涅槃真常,其文未竟。此辯三乘所取三昧門樂,以顯涅槃真樂,且以防邪誤也。故承此即問菩薩聲聞緣覺滅正受次第相續。意若善能了此滅正受相,則不妄捨如來果海滅正受樂門。捨,猶失也。謂若知三乘皆非究竟,則不妄取偏邪,得少為足,失於如來大寂滅海正受樂門也。故下世尊歷敘菩薩八地非真,夢河之喻。意令策進,勿誤墮耳。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
         佛告大慧。六地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緣覺入滅正受。

   (記曰。此言六地菩薩與聲聞緣覺,同斷三界煩惱障種,患心勞慮,故滅心入正受也。然猶有出入,未能念念入耳。以未忘染淨相故。
   第七地菩薩摩訶薩念念正受。離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聲聞緣覺。諸聲聞緣覺墮有行覺攝所攝相滅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 

   (記曰。此言七地菩薩念念入正受,不同二乘有欣厭也。七地所以念念入者,以不見有生死可厭,不見有涅槃可求。故云離一切性自性相正受。此非二乘可及。二乘所以不及七地者,以厭有為而志樂無為,不離能取所取境界。是故七地非二乘有念正受也。故魏譯云。菩薩於七地中,念念入滅盡定。以諸菩薩悉能遠離一切諸法有無相故。聲聞辟支佛不能念念入滅盡定。以緣有為行入滅盡定,墮在所取能取境界。是故聲聞辟支佛不能入七地中念念滅盡定。
   得一切法無差別相非分。得種種相性。覺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無善念正受。 
   (記曰。此明二乘不及七地之所以也。然二乘所以不及七地者,魏譯云,以覺諸法種種異相,有法無法,善不善法,同相異相,而入滅盡定。是故聲聞緣覺,不能入七地中念念滅盡定。以無善巧方便智故。此中無善念,謂無彼二乘善不善等念也。
   大慧。八地菩薩及聲聞緣覺,心意意識妄想相滅。 
   (記曰。此言八地行相也。謂八地菩薩無功用道,常在三昧,無出入相。而同聲聞緣覺涅槃,滅妄想心識。然此名同義別。以二乘滅前六識,勞慮永斷,沈於寂滅,故無一念度生之心。八地聖人,捨離藏識,生滅心滅,沈於寂滅,而亦不起度生之願。以寂滅雖同,其實大異。何者。以二乘即取此為涅槃,更不前進。而八地則三昧覺所持,又得如來神力加持,故不取涅槃相。以此為異耳。下文自明。


   初地乃至七地菩薩摩訶薩,觀三界心意意識量,離我我所。自妄想修,墮外性種種相愚夫二種,自心攝所攝,向無知。不覺無始過惡,虛偽習氣所熏。 

   (記曰。此言七地已前不善修習,則墮外道邪見也。謂從初地至七地,所修觀行,雖能觀察三界一切唯是心意意識,本欲離我我所。若無多聞慧,依自妄想見,不善修習,則墮外道種種邪徑,愚夫有無二種妄見,於自心中起能所取執以為實。所謂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此乃一向無知,不覺無始過惡虛偽習氣之所熏變耳。菩薩至此,而猶誤墮邪見,固宜深防也。楞嚴五十重陰魔,皆依觀心研窮而發,甚至幾於覺位而淪滅者,況七地乎。以此較彼,正行陰將破未破時也。

   大慧。八地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涅槃。菩薩者三昧覺所持。是故三昧門樂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來地不滿足。棄捨一切為眾生事故。佛種則應斷。諸佛世尊為示如來不可思議無量功德。聲聞緣覺三昧門,得樂所牽,故作涅槃想。 

   (記曰。此言八地若不得如來神力加持,則墮二乘也。謂上云八地所得三昧,與二乘涅槃,其名雖同,所證則異,以得諸佛神力加持,故於三昧門不入涅槃。若不持者,便不化度一切眾生,不能滿足如來之地,亦即斷絕如來種性。是故諸佛為說如來不可思議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槃。聲聞緣覺著三昧樂,是故於中生涅槃想。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識相。善修我我所攝受。人法無我。生滅自共相。善四無礙。決定力三昧門。地次第相續。入道品法。不令菩薩摩訶薩不覺自共相。不善七地。墮外道邪徑。故立地次第。 

   (記曰。此言七地乃斷證之關鍵,故須用加,不加則墮外道邪徑,因此故說諸地相也。謂從初地至七地,歷真見道以來,見巧方便,善能觀察心意意識,遠離我我所執,得人法無我,超生滅自共相,善解四無礙辯,方得決定三昧門。至此純無相觀,方能漸升八地,乃至十地等覺,入菩提分法,究竟果海。皆從此七地建立。斯實斷證之大節。此所謂險道者也。若不得如來神力加持,則多墮於外道邪徑。佛言,我恐此諸菩薩不善了知自共相,不知諸地次第相續,墮於外道諸惡見中。故此為說諸地行相,使知應去應度,不致退墮。此乃無漸次中施漸次。蓋以不得已而建立。非實有所說也。

   大慧。彼實無有若生若滅。除自心現量。所謂地次第相續,及三界種種行。愚夫所不覺。愚夫所不覺者,謂我及諸佛說地次第相續,及說三界種種行。 

   (記曰。此言三界諸行本無生滅。諸地次第本無建立。唯此一心,更無別法。但以愚夫不了唯心。故我及諸佛建立作如是說,以為對治。其實無有可說也。愚夫無知,謂我實有所說。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第八菩薩地,滅三昧門樂醉所醉。不善自心現量。自共相習氣所障。墮人法無我法攝受見。妄想涅槃想。非寂滅智慧覺。 

   (記曰。此言聲聞緣覺於第八地中,其名雖同,所證異也。以彼二乘味著入滅三昧,為彼所醉,不達自共相是自心所現。以習氣障蔽,故墮二無我法攝受見,故起妄想涅槃之想。非若八地真寂滅智慧覺也。言二乘於八地中取為涅槃者,蓋是昔修菩薩大行退本願者,殆非定性趣寂之儔也。以彼定性趣寂,止得我空,不得法空。尚不能知初地之法。況八地乎。故魏譯於此章末,置有此問。而宋唐二譯皆無之。

   大慧。菩薩者,見滅三昧門樂,本願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別十無盡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唐譯云。以入涅槃不生果故。)離攝所攝妄想。覺了自心現量。一切諸法妄想不生。不墮心意意識,外性自性相計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隨智慧生。得如來自覺地。如人夢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覺。覺已思惟。為正為邪。非正非邪。余無始見聞覺識因想,種種習氣,種種形處,墮有無想,心意意識夢現。 

   (記曰。此言八地入滅三昧而不取證者,以不捨大願度生事故也。此菩薩已入涅槃而不起涅槃想,故云涅槃妄想不生。以了達唯心無外境界,故離能所取。於一切法不生分別。以深得無生法忍,故不墮心意意識及外法性相執著之中。以得真知見力,故非佛法正因不生。唯隨智慧而生。如是故得如來自覺地也。以久沈生滅勞慮,今一旦頓得寂滅,其樂無喻。故此三昧極難得出。菩薩功行至此無功用中,鮮不沈醉,多墮二乘寂滅之地。故華嚴八地,十方諸佛同聲加勸,與起智慧門,不令耽著此三昧樂,墮二乘地。是故授以方便,引發令出。故此菩薩於三昧夢中,極力願出。如夢度大河,未度而覺。乃自思惟為正為邪。復更思惟,如是之相非正非邪。唯我無始見聞覺知虛妄熏習因故,見種種色形相顛倒,不離有無,於心意意識妄想夢中現耳。其實本非有也。舊注云。覺境無水,船筏非正。夢時見水,船筏非邪。以譬八地覺已本無生死,故道品功德非正。七地未覺,故道品功德非邪。所謂於未出離妄功用中,故有修證,如夢中渡河,施船筏之具耳。

   大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於第八菩薩地,見妄想生。(魏譯云。見分別心。)從初地轉進至第七地,見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攝所攝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薩涅槃方便不壞。(魏譯云。非滅諸法名為涅槃。唐譯云。所得涅槃非壞滅也。)離心意意識,得無生法忍。大慧。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 

   (記曰。此結成八地涅槃行相也。見妄想生者,論云,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此菩薩以如幻三昧,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勤修佛法,廣作度生事業。所謂度盡眾生而不見有一眾生可滅度者。此所謂離心意識得無生法忍,是菩薩大涅槃。非若二乘滅壞諸法所取之涅槃也。然雖作如是說,蓋亦方便施設耳。於第一義諦中本無是事。故唐譯云。第一義中,無有次第,亦無相續。遠離一切境界分別。此則名為寂滅之法。由大慧問滅正受次第相續,故結示云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魏譯此處大慧有問。略云。世尊今說有二乘得八地寂滅門樂。又說二乘止得人空,不得法空。如此則二乘尚不能證初地之法。何況八地寂滅門樂。佛言。聲聞有三種。今言入八地寂滅門樂者,此是先修菩薩行者,墮聲聞地,還依本心修菩薩行,同入八地寂滅門樂。非增上慢寂滅聲聞。以彼不能入菩薩行。以未曾覺知三界唯心。未能修菩薩諸行法故。是故決定寂滅聲聞,不能證彼菩薩所行寂滅門樂。言三種者。一內秘外現者。二退菩薩行者。三定性趣寂增上慢者。前云二乘成佛。此言決定不能者。意在抑揚激勸故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無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來及現在   三世諸佛說 

   (記曰。此總頌第一義中,本無諸地佛地次第之相,乃三世諸佛究竟之談也。住,亦地也。所以無所有者,以唯心故。故唐譯云。諸住及佛地,唯心無影像。此是去來今,諸佛之所說。

心量地第七   無所有第八   
二地名為住   佛地名最勝(唐譯云。此二地名住。余則我所得。)
   
自覺智及淨   此則是我地 

   (記曰。此頌七八二地尚屬因地,至於自覺聖智清淨涅槃,則屬佛所證究竟果地也。然七地雖是真修,以心量未滅故。八地心量雖滅,而尚未究竟,不名最勝。唯自覺聖智,方名最勝處耳。

自在最勝處   清淨妙莊嚴   
照耀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熾焰不壞目   周輪化三有
(唐譯云。摩醯最勝處,色究竟莊嚴。譬如大火聚,光焰熾然發。化現於三有,悅意而清涼。)
   
化現在三有   或有先時化   
於彼演說乘   皆是如來地 

   (記曰。此言建立諸乘諸地,皆報化二佛所說,非法佛說也。謂得自覺聖智者,則於色究竟天寶華宮殿成等正覺,示現廣大尊嚴之身,光明照耀,化現三有,此報身佛也。論曰。此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身。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自然而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生。化現在三有者,此唐譯云,或有現變化,或有先時化,此應化佛也。惟此報化佛,演說諸乘諸地。雖說三乘,其實為一乘。故云於彼說諸乘,皆是如來地。是故雖有諸地,而實無次第之相也。熾然不壞目者,謂毒龍放光,即損人目。如來光明,不損人目。所謂悅意清涼也。

十地則為初   初則為八地   
第九則為七   七亦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   第四為第五   
第三為第六   無所有何次 

   (記曰。此頌第一義諦寂滅法中,無次第相續說也。意顯此經唯法佛所說寂滅法,故無次第。此所謂不涉途程,不落階級,乃佛祖向上一路也。然其中往往以地位言之者。意以地上真修三昧,以印破外道二乘偏邪之見,令彼不墮邪慢增上慢耳。其實意不定在地位也。智者知之。
◎上辯三乘三昧差別以顯涅槃真樂德防邪誤已竟◎下文正示涅槃真常德文應屬前七無常章後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為常,為無常。 

   (記曰。此因上世尊破七種無常已,乃曰我法起非常非無常。故大慧承便而問如來應供等正覺畢竟是常是無常耶。意顯如來法身離斷離常,故為究竟真常也。此正是顯涅槃真常之文。應在七無常章末。錯簡在此。乃傳譯之誤也。

   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謂二俱有過。若常者,有作主過。常者,一切外道說作者。無所作。是故如來常非常。非作常。有過故。 

   (記曰。此明如來涅槃非常非無常,所以為真常也。以常與無常二皆有過故。何者。若言如來是常,則墮有能作者過。以一切外道說有微塵勝性等為能作者是常故。如來無所作,豈同彼常耶。是故說如來之常非常者,蓋非作者常。以彼作者常,有過故。

   若如來無常者,有作無常過。陰所相相無性。陰壞則應斷。而如來不斷。 

   (記曰。此言如來非無常也。若言如來是無常者,則墮有所作過。若言所作,則同五陰。然五陰乃相之所相者,此相畢竟無有。如來若同五陰,則陰壞而如來亦應斷滅矣。然如來法身常住不斷,豈同所作之陰耶。不同,故非無常。

   大慧。一切所作皆無常。如瓶衣等。一切皆無常過。一切智眾具方便應無義。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應是如來。無差別因性故。是故大慧。如來非常非無常。

   (記曰。此重明所作無常,總結離過義也。謂一切所作皆是無常,如瓶衣等。而如來若同所作者,皆有無常之過。若如來無常者,則一切智所修正因,福慧莊嚴,六度萬行,眾具方便,悉空無利益。以同所作無常故。況如來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豈無常哉。若如來果同所作,則諸世間一切所作皆應是如來矣。以無異因故。是故如來非常非無常。

   復次大慧。如來非如虛空常。如虛空常者,自覺聖智眾具無義過。 

   (記曰。此言如來常,非如虛空之常也。以虛空頑然無知,而如來真智靈鑒故。若言同虛空之常者,則自覺聖智性自具足恆沙功德,悉空無益。如此,則墮斷滅無知之過。故如來非如虛空之常。此恐愚夫聞說法身真常,遂起豁達空見。故世尊懸破如此。

   大慧。譬如虛空,非常非無常。離常無常,一異,俱不俱。常無常過故。不可說。是故如來非常。 

   (記曰。上云非如虛空者,謂如來具聖智功德,不比虛空頑然無知故。此言如虛空者,謂如虛空體性湛然,無所變動,不墮有無一異俱不俱等諸數量過故。故不可說常非常也。

   復次大慧。若如來無生常者。如兔馬等角。以無生常故。方便無義。以無生常過故。如來非常。 
   (記曰。此言如來非以不生為常也。因前云不生是如來異名。恐妄執畢竟不生是如來常。故此破云,若以不生是如來常者,則如來同於兔馬等角。以畢竟不生,則如來墮絕無之過。若如來絕無者,則一切菩薩所修萬行方便,無所證得,悉空無益。而如來果中亦絕無廣大益物之用矣。以絕無故。若以不生是如來常,則墮此大過。故如來非不生常。

   復次大慧。更有餘事知如來常。所以者何。謂無間所得智常,故如來常。大慧。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畢定住。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無間住。不住虛空。亦非愚夫之所覺知。 
   (記曰。此言如來實有真常之法,而非愚夫之所知也。謂如來之常法,乃無間聖智所證真常之理。乃諸佛如來同一法性法住法位,如來出世,若不出世。畢定常住,不變不易。此法即在一切二乘外道所住無間性中。非是空無。然非凡愚之所能知。

   大慧。如來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識彼諸陰界入處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實妄想所生。如來不從不實虛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無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靜。一切法無二生相故。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大慧。乃至言說分別生,則有常無常過。分別覺滅者則離。愚夫常無常見,不寂靜。慧者永離常無常,非常無常熏。 

   (記曰。此釋如來真常之所以也。謂如來所以真常,而眾生所以無常者,以如來所得聖智,乃從般若實智所熏。不從心意識陰界入處妄想所熏。故如來得名為常,彼一切三有眾生所以無常者,以彼皆是不實妄想所熏,故名無常。而如來不從彼妄想生。且彼凡愚心行,又豈能知如來之常法耶。以見真妄兩異,故涅槃生死為二,故有常無常之說,此非不二寂滅之法也。若真妄兩忘,寂滅不二。則一切法,皆悉平等,無二無別,無生無起。以如來所得寂滅不二之法,故不可說言常無常耳。以寂滅不二法中,言思路絕。乃至起心動念,但有言說分別心生,則墮常無常過。何況種種妄計耶。唯有分別妄想歇滅者,則頓離彼過,外道愚夫常無常見,故不寂靜。離二見者,則名大智慧人也。以慧者永離不寂靜見,故不被彼常無常妄見所熏,乃以真常智慧而熏之也。意謂非智慧者,即心識少有流動,生滅未忘,而鮮不被其所熏習矣。此如來深慈,防之甚也,誡之深也,可不識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眾具無義者   生常無常過  
若無分別覺   永離常無常 
   (記曰。二譯偈初,皆有一偈。唐云,遠離常無常。而現常無常。恆如是觀佛。不生於惡見。若常無常者。所集皆無益。為除分別覺。不說常無常。此言眾具者,即外道所計常無常一異等諸惡見也。謂此等諸見,皆悉無益,但妄計分別,起常無常過。若分別情亡,諸見頓息,則永離常無常過矣。
   從其所立宗   則有眾雜義   
        等觀自心量   言說不可得 

   (記曰。此言若從外道所立自宗,則有眾多雜亂知見不同。若達唯心現量,則言思路絕,而言說亦不可得矣。況復依彼邪說而求實義耶。此言從所立宗有眾雜義,足知因辯七種無常以顯如來涅槃真常義也。文義自相屬。觀者應知。◎上接辯七種無常文以顯涅槃真常德已竟◎下示如來藏自性清淨以顯涅槃真淨德)